{{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Categories
深入探討西方科幻小說和電影,涵蓋經典作品與重要作家,反思科技對人類生存的影響。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資深文學人西西與何福仁通過對談,打破文類的界線,為讀者描述西方科幻小說與科幻電影發展的概況,並剖析各個時期的代表作品,深入而淺出,且往往因話提話,連繫其他。兩位作者的談話已預設聽眾,所以遇上專門用語,都詳加解釋;小說與電影的內容亦作闡述、評論,對科幻迷固然是不錯的參考,一般讀者也可從悅讀中獲益。
本書《西方科幻文影》,原名《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副題「西西、何福仁對談」,再加上作者「西西、何福仁」,名字多似繁星,都擠在封面上,本來無垠蒼茫的宇宙,縮小了。原書在2018 年出版,久已售罄,如今趁再版之便,重新設計封面,書名索性化繁為簡,「文」指小說,「影」,就是電影。這其實是接受一位教授朋友的提議。何妨當是新書,因為作者之一,已走進「休眠艙」,展開了她的宇航。
這些年,人工智能的發展,一日千里,證明科幻的小說與電影,表現的不是異想天開的未來,而是當下的此在,反映了人類在科技時代的生存狀態,創作者的關懷、憧憬、憂慮,一如外星族君臨,大部分人茫茫然「幻」得「幻」失。書中選談的作品,不可消閒視之。
——何福仁
西西(1937− 2022),原名張彥,生於上海,1950 年定居香港。華文界重要作家,著作甚豐,包括詩、散文、小說、書評書介、影評影介,共五十多種。其作品的形式及內容不斷創新,影響深遠,屢獲港內外文學獎項與表揚:2011 年為香港書展「年度作家」;2014 年獲「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之貢獻獎;2019 年獲美國「紐曼華語文學獎」、瑞典「蟬文學獎」;2022 年獲香港藝術發展局之「終身成就獎」。
何福仁,寫作,編書。著作涵括多種文類,詩集《如果落向牛頓的不是蘋果》曾獲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獎之詩組首獎;散文集《那一隻生了厚繭的手》獲第九屆香港書獎。為西西文稿法定管理人。編輯西西各種作品,包括其生前《動物嘉年華:西西的動物詩》(獲第四屆香港出版雙年獎之文學及小說類獎,以及最佳出版大獎);其身後《左手之思》、《港島吾愛》、《玩具和房子》、《畫自己的畫》、《可惜,葆拉》、《浮城閱讀》上下卷、《異人異行》等等;與西西對話集:《時間的話題》、《說不盡的話題》、《西方科幻小說與電影》(新版改名為《西方科幻文影》)。新編《八月浮槎——西西選讀》;近著詩集《花草箋》、長詩《遺詩,依卡洛斯》,以及「孔子:文與詩」(包括《我所不知道的論語》、長詩《孔子寫詩》)。此外,編導西西電影紀錄片《候鳥——我城的一位作家》。
詳細資料
作者:西西、何福仁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10日
ISBN:9789888913701
裝幀:平裝
頁數:328頁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