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分類
村校記錄:多篇訪問,記錄香港村校故事。
校歌留聲:附三十首校歌歌詞、簡譜,並附校歌影片。
手繪村校:附插畫家Stella So手繪村校地圖,以拉頁呈現。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細看香港村校的歌詞,如見鄉郊已逝的校園風景。歌詞有山有稻,有海有魚,唱出學生在田野耕作的記憶,或是隨父母出海捕魚的片段,甚至鄉民共建校舍的決心等,每一首都是活生生的歷史檔案。
香港曾有逾三百間村校,隨城市發展,今天仍辦學的僅存不足二十間。許多偏遠村校早已荒廢、拆卸、改建,惟過去歷史散落舊生的回憶裏。本書作者從事鄉郊保育工作多年,走訪三十間村校,採訪多位舊生和保育者,配以珍貴舊照,成績表、紀念冊、校刊等舊物,記錄村校歷史、舊生的村校日常生活、村校史的保育經驗等,並深入解讀校歌蘊含的村校故事,以及探討鄉郊藝術的可能。
書中特別收錄三十間村校校歌的歌詞,配以簡譜、QR Code,讀者可掃描欣賞重新錄製的校歌,遙想往日學童歌聲,反思村校歷史保育的意義。書末附插畫家Stella So手繪拉頁地圖,繪下三十間村校分佈位置。隨書附送兩張精美村校插畫明信片,一同回到昔日時光。
香港村落文化保育工作者及鄉郊藝術家,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音響設計及音樂錄音藝術學士學位,後取得卓克索大學(Drexel University)非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曾參與蘇格蘭皇家音樂戲劇學院交換生計劃,2014年以作品《金龍》獲提名香港戲劇年獎最佳音樂設計。
史氏長期深耕鄉村文化保育與藝術實踐,自2013年起系統性收集香港村校校歌,迄今累積逾三十首,並將這些瀕危的聲景記憶轉化為當代藝術創作。其創立的「空城計劃」於坪洋公立學校舉辦兩屆「坪輋‧村校藝術節」,開創香港村落在地藝術活動先河;2016年發起非牟利組織「香村」,搭建城鄉文化對話平台。近年策劃項目包括「香‧校變奏」時光藝術展、「世界音樂在香港」種族共融計劃及《村上吾家》在地環境音樂劇場。2024年在沙頭角創立「王昌泰盒子」社區空間,及2025年成立「廿二舘」,持續推動鄉村文化藝術活動。
詳細資料
作者:史嘉茵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10日
ISBN:9789888913794
裝幀:平裝
頁數:264頁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