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分類
課堂志(Classroom-graphy)是一種教學研究的有效方法,它包括觀察、訪談、深描、解釋四種質性方法的結合使用,從而解決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脫節的問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中華當代教育文庫」是一套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的開放式教育學術叢書,旨在匯聚海內外頂尖華人學者,將他們的前沿學術研究成果及各地教育實踐經驗,編纂成教育學術叢書,啟發教育研究學者、校長、教師及家長,促進中國教育理論及實踐的創新發展。
《課堂志:作為教學研究的方法》是文庫的第三部作品。
20世紀末,王鑒教授針對我國理論教學論沉溺於書齋文獻的研究範式及實踐困惑提出了實踐教學論概念,並帶領團隊走進中小學課堂,在深入研究教學現象和教學問題的基礎上,構建了實踐教學論的理論體系。21世紀初,王鑒教授在深度參與新課程改革實踐的基礎上,針對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兩張皮」問題,指出課堂是課程與教學研究的自然實驗室,是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教學活動、師生關係、教學環境等多種教育要素及其相互關係運行的場域。他借鑒人類學研究方法,提出了深入課堂,直面研究現象,探索課程與教學發展規律的「課堂志」研究方法,形成了系列研究成果。他立足中國基礎教育課程與教學改革實踐,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課堂研究之路,為中國教學論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提供了範本。
李子建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
詳細資料
作者:王鑒
叢書系列:中華當代教育文庫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中華教育
出版日期:2025年10月5日
ISBN:9789888914661
裝幀:精裝
頁數:352頁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