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九龍城寨黑幫大起底
在各類影視作品中,上世紀九龍城寨的黑幫火併非常激烈,讓人熱血沸騰,現實中又是什麼情況呢?黑社會跟一般民眾之間是什麼關係?江湖人士不事生產,那他們的經濟來源是什麼?
善與惡,正與邪,往往在一線之間。
虛妄與真實
儘管九龍城寨有各種非法活動──吸毒、嫖妓和賭博,但不法之徒與城寨的其他合法團體和眾多尋常居民之間的區隔是涇渭分明的,河水不犯井水。我們(註:《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作者)採訪過的居民,幾乎在1950年代時全都還是幼童,他們記憶中的城寨是個安全之地,可以在巷弄裏玩耍和往返學校,不覺得有任何危險,甚至不覺得年輕的三合會成員對他們有威脅。
秘密會社在中國有悠久歷史,但普遍認同今天的三合會是發跡自十七世紀中葉,是在北方滿族取代當時的中國統治者明朝而建立清朝之後。佔人口大多數的漢人視滿人為外來民族,遂成立名叫洪門的秘密會社,以推翻這些不速之客。但物換星移,這些政治目標逐漸消磨,而原本的會社逐漸分裂成今天的眾多不同團體。2000年的一份警察報告指出,香港當時有約五十個已知的三合會組織,當中十五個長期受警方注意,其中最為人熟悉的是新義安、14K、和勝和、和合圖、和安樂。
更令人驚訝的是,在同一份報告中顯示在香港的舉報罪案總數中,只有約百分之四與三合會有關。在五十年代,這個比例肯定高出許多,但應當指出,與眾多香港警匪片描繪的形象不同,許多三合會幫派並非像美國黑手黨或日本「極道」那樣,隸屬一個中央集權的團體。反之,它們往往只是有階級、架構的本地街頭幫派,並採納大型三合會組織的一些儀式,令幫內成員有種自以為了不起的感覺。
最重要的是,大部分這些幫派都不是犯罪集團主謀,反而是靠一些已存在的非法活動來謀生,如勒索、街頭販毒、操縱妓女、色情物品、放高利貸和收債,到了近期還有販賣仿冒貨物和違禁品、製作假鈔票和信用卡等其他機會主義性質的罪行。他們算不上是好鄰居,但肯定不是大奸大惡的犯罪集團主腦。而且如同大多數街頭幫派,他們的地域性很強,若覺得自己的「地盤」受到威脅,就不惜與其他幫派開戰,就算對方是屬於同一個三合會組織內的其他幫派。
他人眼中的三合會
退休士多老闆邱立昌回憶:「城寨最大的黑幫是新義安,還有14K,他們當中不少是由廣州來的軍人。城寨到處都是三合會分子,其實,只要有一群青少年聚集,那裏就是一個幫派,所謂的大佬就是那些沒被砍死的惡棍,因為夠勇猛能在黑幫打鬥中流血而沒有被劈死。當然,在舊年代「劈友」是見血即止的,打鬥不是想劈死人。」
▲邱立昌
1990年,一位在城寨當值五年、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警察表示:「以前城寨的警察跟居民關係緊密,包括那些有特殊背景的人。現在當警察的年輕人不太了解這中間的『蹺妙』。……那時候,很多事情的處理手法都跟現在不同。當城寨出現了什麼大問題時,我們都會求助於大佬,而他都會想辦法擺平。和城寨的黑道中人合作,替我們化解了不少問題。有時,我們甚至不用走進城寨辦案。譬如,當我們需要突擊搜捕毒販時,就會通知裏面的人,警方即可捉到罪犯。不過,有時候我們也無可奈何,因為外面行得通的方法,在城寨不一定有用。」
▲二人為一隊的年輕警察,在一家工廠借電話打回警署。
1966年,才二十二歲的英國女傳教士潘靈卓(Jackie Pullinger),隻身來到香港,跑進城寨,開始從事戒毒和青少年工作。人稱潘小姐的她,在1973年以服侍吸毒者、露宿者及窮人為目標,創立幸福營。現今在城寨公園的一座「潘靈卓峰」,就是紀念她在城寨裏的牧民事跡。
起初,潘小姐和三合會的關係很緊張,還給黑幫騷擾;然而,大家都看到她幫助黑道中人戒掉毒癮,就算黑幫大佬也為之折服,所以後來鼓勵她展開福音戒毒工作的並非政府,而是城寨中的一位黑社會大佬。他發現他用盡所有辦法,即使把黑社會小嘍囉打至半死,他們仍是繼續吸毒,但這個潘小姐卻有本事令不少黑幫兄弟信主戒毒,甚至改邪歸正。而且,令人佩服的是,潘小姐在城寨服務二十多年仍未言休。
▲潘靈卓在教會活動中。
水源壟斷
港英政府長期不肯讓城內各建築物、住宅和工廠,連接城外的自來水供應系統,從而合法供水,因此,城寨居民和工商業機構只好光顧私營供水商,這些供水商在城寨打井抽取地下水。另個一方法是向當地三合會買水,三合會非法接駁水管,從附近的自來水管偷水。這種非法生意從一開始就被三合會壟斷。由於城內建築工程也大多由三合會包攬,他們至少能為新的建築物安裝供水和排污設施──即使只是最簡陋的類型,或者令買家深刻明白接駁這些管道的好處。
後來三合會賣掉他們在城寨大部分的「商業」利益,但他們非法接駁的自來水,則直至最後仍是居民飲用水的重要來源。那些參與清拆的人員不願承認這個做法有多普遍,不過,以為只靠六十七口水井就能供應三萬多名居民和數百家工商業機構所需,是不切實際的。當局決定最好還是睜隻眼閉隻眼。斷絕非法供水會為居民帶來不必要的困難,並會激起更大忿恨。較簡單的做法是清拆城寨,一勞永逸地解決這個問題。
城寨的最後十年,這裏所發生的嚴重罪行比香港別處要少,一般只是爆竊和藏毒案。事實跟一般人的想像頗有出入:城寨幾乎一早就有警察巡更,而且到六十年代中期,已不再是令人膽喪心驚的罪惡之城。因為三合會等大型犯罪組織,已轉移到港九其他更有利可圖的地方活動。
▲本文各部分摘自《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經重新編排,小標題為小編所添加
閲讀 · 推薦
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
林保賢(Ian Lambot) 著
ISBN:9789888340897
⭐唯一一本全面記錄九龍城寨清拆前歷史的專書
⭐逾三百幅高清圖片,全彩印刷,真實展示城寨生活
⭐軟精裝,22.6*24.9cm大開本
⭐榮獲第九屆香港書獎;豆瓣9.4分
本書不但收錄具份量的歷史篇章,更有俯拾皆是的精彩照片、繪畫、地圖和城寨街坊的口述故事,詳細地探討1945至1990年間城寨的急遽發展,同時研究它過去的黑暗面。城寨總給人詭異和神秘之感,是源於許多關於它的謬見,此書也會道出這些謬見背後的真相。
城寨清拆二十年多後,本書記錄了城寨的黃金歲月與消亡,與讀者一同重新思考和認識九龍城寨這個空間和生活其中的不平凡社群,為他們留下獨特的城寨印記,撿拾城寨的凋零與茂盛。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