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香港國際機場  飛越萬里晴空

香港回歸前夕, 港人信心動搖, 移民人數趨勢上升。時任港督衞奕信政府為穩定民心,於當年施政報告中提出一個前所未有,推動包括十項重大工程之「機場核心計劃」。當中包括赤鱲角建新機場、機場鐵路、青嶼幹線連青馬大橋、北大嶼山快速公路、西九龍填海計劃、西九龍快速公路、西區海底隧道、三號幹線、中區填海計劃及東涌新市鎮;配套措施以作取代已經不敷應用並全球最危險但又最安全之啟德機場。代價初定預算為二千億,超出當年政府儲備三倍有多。

八年完成廿年項目

香港於一片「前途」朦朧迷惘氛圍中,計劃願景描繪得猶如「玫瑰園計劃」, 因此當時被批評為不切實際之「大白象」工程。而於排山倒海之爭議下中英雙方幾經波折,最終英方承諾留給未來特區政府不少於二百五十億儲備下而於一九九一年達成諒解,最終以一千五百五十三億完成,趕工下未見超支。


當中主角位於大嶼山赤鱲角之新香港國際機場,原本打算於回歸前啟用,可惜最後延至一九九八年才正式落成;整項建設由赤鱲角考古發掘工作及遷移盧文氏樹蛙、填海達至五分一香港島面積再到機場落成,可謂至今最大之基建工程。

大樓頂部朝北天窗在日間能吸納大量天然光,同時可減少日出或西斜時陽光直射建築物帶來熱力。

落地玻璃為機場建築的一大特色,讓置身其中的人能飽覽機場的景致。
 

八度評為全球最佳

延續八九十年代輝煌, 那份自信使香港成為一個被世界羨慕,又值得驕傲之國際成功文明都市。新機場落成後,憑着前瞻創新善用科技, 連續多次獲得世界好評; 除多個建築設計獎項, 一九九九年美國建築博覽會中奪得「二十世紀十大建築成就」獎,更被譽為「全球最佳機場」,更連續多年被英國S k y t r a x 八度同樣評為「全球最佳機場」,所給予香港新機場評級為最高之「五星級」。及後亦發現不少世界各地機場設計都對香港作出參考,客運大樓的設計師N o r m a n F o s t e r 居功至偉,其設計之Y字型客運大樓靈感來自飛行概念,旅客離境連同行李前行同一直線, 可以不用上落樓梯, 帶來全新的體驗。

八面張羅香港成就

進取、積極、願景使香港能夠追求「效率」而突圍接通世界,將「人流」「物流」二脈打通,提高經濟效益效率。至今接近二百間航空公司營運,連接全球超過二百過航點,而且仍然繼續增長;每日逾過千航班升降,自二○一○年一直於世界貨運量居首,並每年總客運量多年來達七千萬人次,總航空貨運量接近五百萬噸。


創新、靈活、能屈能伸、不屈不撓正是香港能由一個荒涼漁村變為國際大都市的精神,不論文化藝術、民政設施、生活社區和交通基建等多項建設,都能夠帶領市民生活進步和美滿。香港國際機場不單提升香港的國際競爭力,讓香港能夠站於世界最前,成為國際樞紐,不但讓港人能夠自由飛越國際,更能夠讓世界不同的香港人利便回家。

 

生於斯,長於斯,香港才是大家所共鳴的築印。

(本文文字及圖片摘錄自《香港築印》)

作者:  文:馮俊鍵 圖、攝:陳耀慈

出版商: 非凡出版

出版日期:2020-07-14
ISBN:    9789888675470
裝幀:  平裝
頁數:  208
分類:  建築藝術
 
 
走在香港的大街上,總會與不同的建築物擦身而過,
新舊區交替之間,不少建築屹立於城市多年,
成為歷史的見證,承載着幾代人的回憶。
 
本書以細膩的筆觸與繪畫,
勾勒出香港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物,
還以相片展現它們今天的面貎,
在多角度的重塑下,一磚一瓦流露着人情味與質感,
讓讀者追憶香港舊日生活之外,
也能憑藉建築物的變遷,見證時代的更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