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AI時代的「雙失」困境

最近,人工智能(AI)聊天機器人ChatGPT風靡全球,同時引發一系列爭議。

AI時代,有關喪失就業與私隱等「雙失」困境,是否已經不期而至,令人猝不及防?

歡迎來到零隱私時代

 

在電影《楚門的世界》裏,那個叫畢楚門的男生,像透明人一樣在觀衆的眼皮子底下生活了30年。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楚門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被祕密攝影網絡記錄了下來,在全球220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着24小時不間斷的同步直播。人工智能時代,移動設備、傳感器、定位系統等技術的應用與普及,將個人隱私、個人信息的探討接入了全新的語境。從移動支付到進站口的人臉識別,從搜索引擎到信用評分,還有街頭巷尾的攝像頭、低頭族的手機,直至谷歌眼鏡、掃地機器人、汽車傳感器、智能音箱……信息的收集監控已經深入人類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人工智能時代,正讓每個置身其中的人變得越來越透明。

 

生活在智能社會中,一切都可作為大數據被記錄下來。據IBM研究,人類每天生成2.5艾字節的數據,包括我們編寫的文本、上傳的照片、各類傳感器數據、設備與設備之間通信的所有信息等。

 

伴隨技術進步,隱私的疆域大大拓展,連基因信號和下意識的意念也被挖掘納入個人信息。算法推薦背後强力的數據抓取與分析令人們覺得自己在人工智能面前彷彿赤身裸體,沒有一點兒隱私;另外,算法推薦一味滿足人們喜好造就的「信息繭房」,也令人們恐懼人工智能竟强大到可以操控人類的自我意識。當我們肚子餓的時候,餐飲商家比我們更清楚我們想吃什麼;搜索引擎推送的廣告往往都是我們感興趣的;複習備考的時候,培訓機構會聯繫我們,提供各種能滿足我們需求的選擇;亞馬遜知道哪裏的人最喜歡讀書,讀的都是什麼書……人工智能讓我們輕而易舉地享受到這些便利,同時我們的個人隱私也被推向灰色地帶,每個人都變成大數據下的透明人。

 

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的背後離不開良好的大數據基礎,海量數據為訓練人工智能提供了原材料。吳軍博士在其所著的《智能時代》一書中分析,過去歷次技術革命都沒有過多涉及個人隱私問題,但在大數據時代,技術的發展和隱私的保護之間開始產生矛盾。

 

人工智能在大數據的供養下迅猛發展,而人類隱私却風雨飄搖,岌岌可危。數據應是精神和物質的延伸物。隱私的問題是跟數據的發展相伴而生的,要想解决隱私問題,需要先認真思考我們當下的數據生態,確立對數據的充分認識。

今天你失業了嗎?

 

兩百多年前,由於擔心機器會奪走人們的工作進而毀滅人類,英國的工人開展了轟轟烈烈的盧德運動,搗毀那些取代工人工作的機器。人工智能時代,盧德運動會重演嗎?

 

從AlphaGo擊敗中韓頂尖圍棋高手,到匯聚全球頂尖金融英才的華爾街被人工智能攻陷(摩根大通用人工智能開發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軟件,測試發現,原本律師和貸款人員需要360000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人工智能軟件只需幾秒,且錯誤率更低,最重要的是,人工智能還不需要放假;2000年,高盛在紐約總部的美國現金股票交易櫃檯僱用了600名交易員,到2017年只剩兩名),再到馬雲「30年後,你的孩子將無工作可做」的驚人語錄,金融等高技術行業尚且受到如此重大的衝擊,那麼普通崗位呢?一個令人焦灼的議題由此產生:人類發明的人工智能,是否會搶了人類自己的飯碗?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列昂季耶夫(Leontief)曾表示,未來三四十年將有大量工人被人工智能取代,從而形成巨大的就業與轉業問題,就像20世紀大量馬匹被機械取代一樣,只不過這些後果將發生在人的身上罷了,除非政府能够對新技術帶來的紅利進行再分配。2017年1月,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發佈《未來產業:自動化、就業與生產力》報告,指出:在八百多種職業的兩千多項工作活動中,將近60%的職業或行業中有至少30%的工作內容在技術上可以自動化。麥肯錫也曾預測,到2030年全世界將有3.9億人因機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大規模普及而改行,有8億人會失業。

 

當前,人工智能已經學會了下棋、作畫、創作音樂、翻譯、寫新聞稿、掃地、做飯甚至是設計、無人駕駛、航行等。一些無需天賦,經由訓練即可掌握的技能或者大量的重複性勞動工作崗位,已經被智能機器人取代。人們對人工智能引發失業問題的擔憂並非只是杞人憂天。技術性失業是人工智能帶來的經濟倫理的重大挑戰。

本文摘自《人工智能全球格局:未來趨勢與中國位勢》

閱讀推薦

作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中國電子學會、智慧芽

出版商:開明書店

ISBN:9789624592412

 

本書在探討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本質、六十年來人工智能的發展路線圖,以及人工智能未來的進化方向的基礎上,分析了世界各國人工智能科技政策特點、科技企業的人工智能商業路線、人工智能的專利分佈情況,以及人工智能人才在全球流動的情況。對人工智能技術未來可能的突破路徑,以及人工智能引發的倫理問題及治理方法提出了一些思考。並提出了人工智能時代的中國之路,以及專家視角下的人工智能科技政策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