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極」美足跡——香港陸地的盡頭

香港雖說是彈丸之地,認識大部分地方的人相信不多,知道東、南、西、北四極的可能少之又少。香港志系列自然卷《建置與地區概況、人口》記述了香港境域和十八區概況,當中包括四個鮮為人知的陸地盡頭處。

東極:東平洲  

東平洲是位於大鵬灣最東面的一個海島,因為地處東陲,加上地勢平坦,所以稱為東平洲。東平洲形狀就像一彎新月,風景秀麗,所以儘管交通不便,仍能吸引不少遊客到訪。

東平洲是世界地質公園的一部分,島上有極豐富的岩層構造,甚至可以看見5000萬年前造成的雨滴坑和波浪紋等。此外,海浪侵蝕在島上造成各種壯麗的地貌,例如「更樓石」、「龍落水」等。東平洲亦是海岸公園,有不少美麗的珊瑚群落,例如扁腦珊瑚、濱珊瑚、牡丹珊瑚等。

▲《香港志》介紹東平洲地貌。(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南極:索罟群島頭顱洲  

索罟群島位於大嶼山南面,由一大鴉洲、小鴉洲、梓木頭、孖洲及頭顱洲等島嶼組成,水域漁業資源豐富,是香港特區吉祥物中華白海豚的重要覓食場地。

中華白海豚被列為全球易危物種,亦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990年代初,赤鱲角興建新機場,填海範圍正是中華白海豚出沒的水域,引起社會關注,促使政府和不同機構持續進行研究,制定保育計劃。2022年,南大嶼海岸公園指定為海岸公園,當中包括索罟群島一帶的水域。

 

西極:雞翼角  

雞翼角是位於大嶼山西端的小島,因遠看像雞翼而得名。雖說是小島,前往雞翼角不一定要坐船。雞翼角與煎魚灣之間有一道沙洲相連,潮水退卻時便可以步行往來。

雞翼角的北面,是有「香港威尼斯」之稱的大澳,曾是重要的鹽業基地和漁港,至今仍保留傳統鄉郊風俗,是著名的旅遊景點。南面是分流,該處有兩項法定古蹟:建於1729年的炮台,以及在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器時代早期先民留下的石圓環。

 

北極:白虎山以北深圳河河道  

白虎山本來位於邊境禁區範圍內,後來特區政府分階段縮減邊境禁區範圍,白虎山在2016年開放,吸引不少人前往,一睹其神秘的面貌。山上有一座麥景陶碉堡,是1949至1953年間於邊境山頭興建的七座警察哨站之一,是二級歷史建築。

深圳河是香港最長的河流,全長約37公里(完全處於境內的最長河流則為約長16.5公里的城門河)。1898 年,清政府與英國簽署《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租借現今新界等地。條約本來是以沙頭角海到深圳灣(后海灣)之間最短距離的直線為北界。1899年,清政府與英國簽署《香港英新租界合同》,重新規定把深圳河北岸以南劃入英界,深圳河便成為自然邊界。

▲《香港志》收錄關於香港邊界的珍貴地圖。(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建置與地區概況、人口》)

  閲讀 · 推薦  

作者:香港地方志中心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860364

 

《香港志》自然部類介紹香港的地理特點及其與周邊地區之異同,呈現地理對香港發展所發揮的作用。首冊由「建置與地區概況」及「人口」兩卷組成。「建置與地區概況」介紹了香港境域演變、行政區劃及基層區劃變遷,以及18區概況,讓讀者了解「香港」一詞歷來所指何地和各區由來。「人口」主要記述香港人口規模、流動、構成、素質等多方面的發展軌跡,呈現香港作為移民城市的特徵,以及不同歷史事件如何促成香港人口在各方面的蛻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