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深山裏傳承千年的別樣儀式——尋找孔子家祭禮

897年前,為了不做亡國奴,保存道統,曲阜孔子後代最傑出的一支,陪伴宋高宗南下流亡,顛沛流離,在浙江金華磐安深山中安棲下來,被稱為孔子婺州南宗。

2022年,我們有幸全程觀察了櫸溪孔氏家廟祭孔大典。日子在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誕辰,規定三年一小祭,五年一大祭,這年是大祭。

現在的公祭禮

9月27日晚祭祀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橋頭熱氣騰騰,大木桶裝上滾開水,三牲殺開始了:一頭牛、一頭豬、一頭羊需要活殺,我們觀察整個過程,場面血腥,不多做描述了。唯記得羊在臨死前那一記嚎叫,極像人聲。用鮮活的生命獻祭,是對祖先的尊敬,亦是古老的傳統。淩晨時分,三牲已放在了家廟孔子像前。孔子是素王,祭孔用太牢。

▲夜半殺三生 金靜 攝

▲準備太牢禮 孔黎明 攝

在太陽升起時,要迎聖。按規矩需要迎接第一縷陽光,我們在約好的日出時間來到家廟口準備出發。在家廟前,足足等了一小時,人才陸續來齊。嚴格的說迎聖的人們遲了半個多小時,再加上縣裏來的電視臺拍攝組又遲到了半小時,整體時間推遲了一小時,等迎聖的隊伍出發時,太陽已高高掛在天上了。這並非偶然,現在祭孔大典是縣裏主辦,已漸漸失去民間的本真,村民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懈怠。就在殺牲時,鄉里文化員孔一萬告訴我們,以前家廟是家祭,另有一套祭禮,和今天看到的不一樣。這讓我們動了尋找孔子真正家祭禮之心。

▲孔火春請出牌位 孔黎明 攝

從唐朝開始,政府規定必須在縣治設孔廟進行公祭,所以現在我們在各地孔廟看到的都是公祭禮,只有在曲阜、衢州、櫸溪的孔子家廟原來還保存着古代孔子家祭禮,這才是獨特的非遺。但隨着政府主持祭祀採用了一般孔廟的公祭禮,櫸溪的家祭禮也就湮沒無聞了。

迎聖禮的隊伍最前面是孔火春與孔國梁。他們神色莊嚴,捧着牌位,大隊伍舉着高大的迎聖旗,走上山去。櫸溪村在下面一覽無餘,今天是個大晴天,天公作美。在亭上接神後,隊伍又浩浩蕩蕩走回家廟。在溪邊,不少美麗姑娘著了漢服在拍照,倒也別有趣味。

▲上山迎聖 金靜 攝

▲在亭上迎春光 孔黎明 攝

古樂奏起,六佾舞開始了,實話說跳得真不錯。36位村民經過嚴格的學習,合節合拍,畢竟是孔子後代,那份虔誠與眾不同。

▲六俏舞 孔黎明 攝

司儀大聲宣告:「婺州南宗,祭尊孔聖先師誕辰2573周年祭孔大典現在開始。

整個孔子祭祀大典井然有序,莊嚴肅穆。這是2012年由縣文化局牽頭,孔火春邀請浙江省民間藝術研究會會長吳露生先生來櫸溪教授禮儀,制定出來的。經過嚴格的訓練,頗具觀瞻性。

但這並不是孔子家祭禮。所以在大典結束後,我們開始尋找櫸溪家廟真正家祭禮。

解放後的第一次家廟祭孔禮

1998年,在中斷50年後,櫸溪村進行了第一次祭孔禮,當時的儀式是現年94歲的孔金良設計的。金良老人曾就讀於寧波中學,是村中識字的「秀才」,他主持修復了許多祖墳,端躬墓也是他設計修復的。

遺憾的是,那年恢復的祭孔仍然不是櫸溪孔子家祭禮。金良老人說他還是據曲阜的儀禮恢復的,但曲阜現在的儀禮是從韓國學回的孔廟公祭禮,也不是家祭禮。那麼1949年前的櫸溪家祭禮究竟是如何的?

孔金良搖了搖頭:「我沒有參加過,因為那些年我都在外地讀書,我也不知道。」

▲2004年家廟祭孔 孔黎明 攝

真正的櫸溪孔氏家廟家祭禮

正當我們一籌莫展時,孔一萬幫了大忙。他傳給我三張信紙、還有照片,有位叫孔鳳鳴的美國博士,她的父親參加過1948年櫸溪孔氏家廟祭祖禮,而且是主祭人!而就在父親寫給女兒的三張信紙中,記錄了家祭禮的全過程。太好了,我們不禁雀躍起來:終於找到了。

▲孔鳳鳴父親寫給她的信紙,記錄了孔氏家廟家祭禮全過程

每次孔氏家廟家祭,人們會從17個支派58個孔子婺州南宗後代村,選擇一戶四世同堂、兒女雙全,平時多行善事,德高望重的人家,用八抬大轎四頂將他們家四代男性,吹號鳴鑼舉牌擎旗隆重請到櫸溪孔氏家廟當主祭。

這封信中,記錄了他們祖先做好事,有勸捐的從不讓人家空手回,當調解人還自帶銀兩,替錯方賠款,及時有效解決矛盾。甚至在作主祭隆重送到櫸溪家廟過程中,還體現了高風亮節,明明可以坐四亭大轎的,爺爺與爸爸堅持省下兩亭,自己走過去,這足足替族人省了200大洋。

選主祭的方式,這是家祭禮中最值得借鑒的舉措,通過這個方式可讓全族知道,婺州南宗有哪些積善人家。這是祭祖中標榜的一部分,如同以前人們會把田中最好的稻穗放在宗祠柱上向祖宗報告,稱之為「標榜」,後世標榜,榜樣就來源於此。推薦人中之傑做主祭也是這個意思,同時又宣揚了傳統的品德,讓全族人受教育。而作為主祭的積善人家會倍感光榮,更增添了行善事的動力。禮濟全村因選中主祭人也得到榮光,跟隨來的禮濟人被安排在僅次於主祭人的位置。整個選主祭的做法,具有真正家祭的價值,族人的參與感很高。在以後的櫸溪孔氏家廟祭禮中實在應當恢復。

其次,祭祖分外隆重,幾乎是全族參與。三千多人跪在家廟,那幾乎是全族的孔氏成年男丁了(注:對比現在的家廟祭孔,只站着族人代表200人,這是很大的不同:一個是全族參與,一個是代表參與)。

規模還表現在:家廟外面還有大量觀禮的親戚(非孔氏親人或孔姓女性)。這次由於還是祭譜領譜大典,所以有22隊各村樂隊領譜隊參與,音樂響亮,極其壯觀。

這種全族共同參加,是一次婺州孔子南宗共同體的認同強化過程。參與感很重要,我們建議全年的祭禮可以讓族人多多參與,形成孔氏家廟祭是村人的事、族人的事的感覺。除了三跪九叩,在念祭文時,全體人員是跪着的,分外虔誠,這也是特別的地方。

主祭區劃分清晰,突出主祭人員,嚴格規定不能越線。

這才是真正的櫸溪孔氏家廟家祭禮,族人自組織,體現共同體,通過家祭加強整族凝聚力,標榜族中優秀家族,宣揚孔氏家風,這才是真正傳統所在。人類學家王宵冰認為目前曲阜、衢州家廟雖曾有孔子家祭禮,但早都變成了博祭禮,只有櫸溪在50年前還存有孔子家祭,這是最獨特的存在。

我們終於找到了孔子家祭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