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尋找香港漁歌

香港三面環海,早於秦漢時期,原是小漁村的香港已見諸史冊。香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的出海口,廣東省海岸線之長,亦是中國眾多沿海省份之冠,沿海捕魚為業者不少。按理,能唱漁歌的漁民應該很多,但過往的漁民因種種原因,未必能將歌謠流傳下來,不難想像多年以來,茫茫大海淘盡了多少漁家歌樂。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曾叱咤香港海域之鹹水歌歌王、歌后,早已作古,欣幸的是,筆者於1980 年代,在不同地區認識到不同階層的坊間藝人及歌樂文化,其間收錄到的漁民歌樂,均是筆者過往於香港及海外修讀音樂,或組織音樂活動時從未曾接觸過的。這些歌曲都是最原樸、最原汁原味的鄉土或漁家歌樂。基於民間歌曲無窮魅力的驅使,筆者遂於工餘時間,上山落艇採風,歷時三十載,收集所得的香港民間歌曲,既有大量蜑家歌、鹹水歌、九龍山歌、客家山歌、鶴佬漁歌,還有其他雜類歌曲等,累積歌曲的數目約三千多首。部分歌例能追溯到其來源、歌者的先師等背景資料,藉着這些遺音及相關的文獻、樂譜等,甚至得以推想早一個世代的漁民歌曲音樂模式。

今天,除了極少數的漁民,大部分歌者後人已不能演繹父母的歌曲。為了將這些前輩的樂歌智慧記錄下來,由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贊助出版的《尋找香港漁歌》終於面世。本書將收集得來的水上人歌曲重新分類、整理、記錄歌詞,也將歌曲譯譜、分析及作注等,務使不同來源的原材料,及相關資料例如圖片等等,得以鑲嵌成一幅較完整的漁歌圖譜。本書歌例、原聲錄音、錄像等資料,均是筆者過往於香港多個漁村以義工身份採風所撈獲的珍品,當中包括不同版本的魚名歌、渡船歌、歌堂歌、行船歌,以及於粵港澳大灣區找到的相類歌曲。

本書的「起錨組歌」,先闡述香港漁村的背景、前人曾作的漁歌記錄和分類,整理過的歌曲則分作五章分述,包括魚名歌、渡船歌、歌堂歌、行船歌,最後一章則是香港及以外地區的漁歌雜談,選錄這些外地歌曲,主要用來和香港相關歌曲作比較,試圖尋源之用。終曲「落錨晚唱」則屬後記,為本書作小結。

無論是來自避風塘、漁船、魚排,抑或漁村極簡陋的歌堂棚、棚屋等浮家泛宅深處的歌樂,都是香港本土最古樸、地道,以及最原汁原味的歌樂文化標誌之一。本書除將這種本土文化記錄下來,亦探索了不同歌種的唱法和即興表演的規律和奧秘,以期為後繼漁歌接棒者留下參考。

  閲讀 · 推薦  

葉賜光 著

ISBN: 9789888860821

 

漁歌是水上人的歌謠,既是一種民間藝術,亦反映了歌唱人的生活和文化。

本書作者葉賜光花逾三十年時間,走遍香港八大漁村及多個中小村落,親身採風,訪問超過一百位歌者,搜集了三千多份本地漁歌及其他民間歌曲歌例、原聲錄音、影片,包括不同版本的魚名歌、月令古人字眼歌、船艇送人歌、行船歌及歌堂歌等。

本書選取具代表的漁民歌曲,加以整理、記詞、譯譜,分析不同漁歌的音樂結構、歌詞內容,以至當中反映的漁民文化,包括水上人家嫁娶的過程、漁民生活剪影等。我們可以從這些最原汁原味、最地道、最古樸的另類歌樂中,認識這些日漸被遺忘的水上人智慧和文化。

隨書附有光碟,收錄多首漁民親自唱出的漁歌原聲,很多已經失傳,這是今天仍能保留下來的第一手重要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