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想入股?不如先「真正」認識股票
基本分析派 VS 技術分析派
眾所周知,股票即是企業的擁有權份額(股權),股權持有人可按持股比例分享企業利潤(如收取股息),以及有權就公司決策投票。買股票等同於買入企業(的一部分),這觀點被廣泛接受,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我們會關注企業的業務內容、財政狀況、成長空間、盈利能力等等基礎要素(俗稱「基本面」或「基本分析」)。換言之,擁有良好基本面的便是「優質股」。若基本面維持良好,可長期持股,直至基本面轉壞為止。被譽為「股神」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可算是「基本分析派」代表人,他完全不把短期價格波動放在眼內,只專注於企業的基本面。他說過:「不要認為自己擁有的股票僅僅是一張價格天天變動的憑證,請將自己想像成為企業的擁有者之一,對於這家企業你願意無限期的投資,就像你與家人合夥擁有的一個農場或公寓。」
另一方面,在股票市場幾百年的歷史裏,有不少交易員只依靠股價走勢作出買賣決策,對他們來說,企業的基本面或許不太重要,因為所有資訊已即時反映在股價圖表中,這種專注研究股價走勢的策略稱為「技術分析」。華爾街傳奇基金經理 Paul Tudor Jones 曾說:「缺乏經驗的投資者費盡心思去理解市場的某一價格變動,當他們弄明白後,行情都已經走完了。」「我一直認為價格變化會比基本面因素更早呈現。」對於技術分析派來說,「優質股」等同於擁有良好股價走勢的股票。
儘管巴菲特與 Paul Tudor Jones 的投資取向各走極端,但二人都在股市中取得巨大成功,這反映「優質股」並非只有一套標準答案。事實上,即使同樣專注於基本分析的投資大師們,各人選股準則也有分別。例如 Benjamin Graham 看重股價和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的差距;Peter Lynch 主攻那些增長速度高於同業的公司;John Templeton 擅長全球分散投資的策略(相反巴菲特的持倉則集中在美國企業);「股神」拍檔 Charlie Munger 側重企業的「護城河」;David Einhorn 偏好現金流強勁的公司;WilliamO’Neil 則會主動避開那些成交量低及股價波動性太高的企業。
投資致勝策略固然最吸引大眾,但筆者不希望讀者墨守成規,而是時刻保持獨立思考。如果認為在任何時期和經濟環境下都只有一套最合適的投資策略,目光未免過於狹窄。我們主動了解這些投資大師的交易準則,並不是為了「抄考」他們的策略,而是希望從中學習到他們如何分析一隻股票,然後融會貫通、舉一反三。
假設現在有一隻股票,其交易量低,但公司業務增長速度高於同業,而股價和內在價值相差不遠,這算是「優質股」嗎?依照William O’Neil 的觀點,單是交易量低已被剔除。然而,增長速度高於同業則正中 Peter Lynch 的偏好。至於 Benjamin Graham 則會認為股價和內在價值缺乏顯著差距,故棄如敝屣。
在這種情況下,「優質與否」完全取決於個人獨立思考,而非投資教科書上的準則。一位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客觀而不失自我的世界觀。因為股市是流動且不斷變化的,那些只懂追隨固定準則的人終將被淘汰。
真相是難受的,評估一間企業(股票)可以有多種切入點,筆者相信以上這些投資大師是「看重」——而不是「只看」——某些指標。然而,人們總是希望走捷徑,希望可以使用一些簡單指標,省時方便地概括整隻股票的優劣。一如人們貪求不勞而獲,快速致富,如果你告訴他們累積財富的過程很辛苦,並且無法保證一定成功,他們可能就不想再聽你說了。
接下來,筆者將分享對股票的評估框架,核心理念是盡量掌握一間企業的全貌,而不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框架會將一隻股票拆分為四部分來評估,亦可稱為選股四大原則。分別是:
I. 企業價值
II. 成長能力
III. 盈利能力
IV. 價格走勢
不同投資者可能會側重不同部分,但並不代表其餘部分不重要。在這個評估框架下,我們能夠保持客觀,並了解股票的優劣之處。
閱讀推薦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