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慢工細作
麻| 雀| 雕| 刻
每逢農曆新年,總喜歡約親友打麻雀打個夠本,打麻將的「劈哩啪啦」,加上談天說地的聲音,滿室充滿熱鬧的氣氛。 麻雀又稱麻將,是一項中國傳統的棋牌類遊戲,在未有機器大量製造的年代,我們手上的麻雀都是由師傅們的巧手一刀刀雕刻、上色,他們對原料和製法都十分講究。於佐敦一帶的唐樓樓梯底,現存歷史悠久的樓梯舖「標記蔴雀」,除了販售各種麻雀工具、賭博工具,在此還能夠見到師傅拿起雕刀,俐落而細心地製作手雕麻雀。
「標記蔴雀」店主張順景師傅(景叔)從事麻雀雕刻約五十年,在童年時期每天讀書放學後、做完功課、吃完飯,就會到店舖幫忙。最初只是幫忙打雜,負責麻雀上色,他一有空就學雕刻。過去的店舖有很多舊牌,別人會拿用久了的麻雀過來買新牌,新牌便可以便宜一點。景叔十多歲就拿舊牌學雕刻,最初常常刺到手,最怕的是雕筒子,製作筒子需要使用木鑽,雕刀的軸心很幼,一不小心用力就會移位斷掉飛出,鐵片插到手很痛,他更試過有一次止不住血。
「標記蔴雀」是取自景叔父親的名字, 景叔的祖父、父親亦是做麻雀行業。祖父從廣州到香港九龍都是製作麻雀工藝,當年沒有打磨麻雀的機器,麻雀原料鋸好後,分別使用粗幼砂紙、樹葉、海棠粉由粗到細打磨, 師傅認為幼砂紙不夠細緻,樹葉容易破爛, 偶而就會拿着麻包袋上山摘樹葉,曬乾後再使用。做打磨工作非常辛苦,把手背磨到生厚繭失去感覺,才不會感覺痛。
後期出現打磨機器,祖父也退休回鄉, 景叔便與父親父子檔做雕刻麻雀,把店舖一直做到至今。
張順景師傅
黃金年代
景叔憶述六七十年代,當時流行打麻雀,店舖生意非常好, 日日不停做。以前很流行每過年就換一副新牌,師傅們於過年前三四個月就已經準備之後的訂單。過去懂一門手藝不愁搵食,雕麻雀師傅一天可以做兩至三套牌,外國人來一買就一百多套牌, 所以大間的麻雀店有六七個師傅工作,沒位置再請人的就給外發, 拜托其他師傅幫忙做。
後來八十年代出現大量快速生產的麻雀的機器,使手雕麻雀開始衰落,加上香港人生活忙碌,有了其他娛樂活動,漸漸少人打麻雀,現今人們都傾向使用手機玩麻雀遊戲。後期更出現電動麻雀枱,麻雀館紛紛改用,手雕麻雀規格上不能使用於電動麻雀枱,漸漸沒落。
圖左為機製麻雀,右為手雕麻雀。想要辨認機製和手製其實不難:機製所刻的筆觸圓潤、線條變化不大,因此密集的筆劃下會顯得「糊」、雕刻也比較深。從手雕麻雀觀察到,師傅的手雕刻刀是方的,所刻的筆觸不會圓,線條充滿變化, 雕刻相比之下比較淺。
機器製作只有一個模,每一隻麻雀都工整沒有偏差,雕刻紋理非常深,所雕刻出的文字與圖案比較糊。而手雕的麻雀刀法的線條粗幼有變化,能夠看出筆法筆路。雖然不能做出百分百一樣,也正因如此,師傅每筆每劃都有着細微調整,使其做到整套的麻雀整齊工整。而每一位師傅所雕刻的文字風格不同,景叔說在以前行業昌盛的年代,能夠分辨出哪套麻雀出自哪一位師傅的手。
景叔由原料開始,每一步都絕不馬虎。原料是使用德國的壓克力,好的原料耐用、沒有揮發味道、較硬,景叔感嘆香港售賣原料的店只剩一間,倒閉就不再有了。
時至今日,標記麻雀店內也有售賣機器製麻雀,不過景叔只售賣品質較好的,有些揮發性化學劑味道的便宜麻雀,放在店內或是給客人使用對身體都不好,景叔說不會售賣。
過去還有售賣象牙、牛骨與竹製的麻雀,也順便入貨象牙筷子。牛骨與竹製的麻雀是入榫拼合的,由於牛骨密度不足,這種材質的上色顏料需要使用特別調製,不然畫上牛骨會化開,製作方法是煮溶牛皮膠到水狀,加上色粉製成。
十多年前手雕麻雀已經沒落,景叔一年只能賣到一兩套。幸虧於四五年前開始與社企合作開辦手雕麻雀工作坊,多了媒體報道和推廣,更多年輕人認識到手雕麻雀、懂得欣賞,找景叔訂製。現今店內生意四成是外國人,香港人也多,但現有的製成品已賣到七七八八了。景叔說未來或許不再流行手製工藝,他也不會找人繼承,雖然這個行業早就不能謀生,不過他仍會繼續做到最後。
後記
在接觸到手雕麻雀之後,筆者才發現麻雀上精緻的圖案、工整美麗的文字原來有可能是手雕的,而且每一位師傅的風格各有不同,不像機器製作的款式單一,每一雕一刻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調整,有手作的風味。在現今社會充斥着大量機械生產成品,在享受這種便利後,我們同時失去了細心觀察事物的能力。一隻隻微小的麻雀,上頭的紙樣花紋,居然可以做到這樣有細節、有要求。看着師傅剛打開新的原料,在起稿前多次檢查每一隻麻雀的各個表面有沒有刮花;做好了的麻雀也會再檢查,不接受任何的瑕疵;那個過去的年代對工作的講究,是現今時代所缺乏的, 不由得叫人衷心尊敬。
筆者在許多年前參加過手雕麻雀工作坊,單單是拿着雕刻刀已經難以控制力度,每每都刻到出界、歪掉,甚至差點𠝹到手。只是做一隻就這樣困難,師傅卻是輕鬆地就做好一隻又一隻,更不用說字有多工整了。
雖然近年多了人購買手雕麻雀,但師傅說以後可能不再流行了,言談間像看開一切。儘管手雕麻雀會在未來消失,筆者也推薦各位去了解或親身體驗一下這個工藝,相信會令你驚訝當中需要的技術和細心。
本文摘自《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守藝工匠II香港手藝匠人精神》
作者:Rain Haze
出版商:非凡出版
叢書系列:守藝工匠
出版日期:2021-07-14
ISBN:9789888759385
「手藝匠人為何會繼續堅持下去?」
工匠們傾注自己的一生,專注於製作工藝。
背後有着不同的故事,令他們堅持直到最後一刻。
會否當整街的手工藝店舖靜悄悄消失,你才發現它們曾經存在?作者採訪香港的六項工藝老師傅,將無可避免的消逝記錄下來。此書以圖文除了記錄傳統工藝技法,也特別寫下師傅們內心對守業的想法,窺探店內的人情故事。
以柔制鐵——手造白鐵
百花齊放——花牌紮作
栩栩如生——紙紮藝術
慢工細作——麻雀雕刻
異彩光芒——霓虹燈牌
一針一線——繡花鞋履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