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捉魯迅字虱

十月初家裏的廚房再現鼠蹤,我這就把魯迅的《鑄劍》拿出來重看一遍,只因為故事的開頭就是一段眉間尺深夜戲鼠的絕佳文字。我隨手翻到的是台灣的風雲時代版,編印得很漂亮,且有註解。但是看的時候有些字覺得眼生,和記憶中的不脗合,尤其是「一隻很大的老鼠落在那裏面了」;記得少年時候看的東亞書局版本原文是「一匹很大的老鼠」。編輯手快,自以為是地改掉了。這是魯迅特有的單位詞用法,不落規範。有論者說魯迅用「一匹」老鼠,是形容那老鼠的碩大,但是在〈奔月〉裏面,魯迅也說「三匹老烏鴉和一匹射碎了的小麻雀」。我有點懷疑這其實是日文對魯迅的影響,周作人也有同樣的傾向。(日文中的中小型動物如貓、狗、鼠,通常用「匹」作單位詞。至於「男一匹」,即是「一條漢子」;不過咱們不是也說「匹夫有責」麼?「匹夫」也可以用來罵人。)這反而成為魯迅文字的一種特別韻味,最好不要改動。就像張愛玲,偶然也來一句英式的句子。《金鎖記》裏面這樣形容姜季澤:「季澤是個結實小伙子,偏於胖的一方面」。「偏於胖的一方面」,即是「on the plump side」。但是因為寫的是張愛玲,就不必改為「有點顯胖」了。在名家文本的校對方面,還是內地的編輯態度比較慎重。像沈從文的《邊城》,內地甚至有匯校本。張愛玲的作品,也是內地的接近作者原貌。隨便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張愛玲喜歡用「洋台」,皇冠版全部改為「陽台」。還有胡蘭成的《今生今世》,槐風版的據說比遠景的多出了數百字,原來是根據日文本校對出來的,堪稱一奇,可惜無緣得見。

 

《鑄劍》裏面第三章眉間尺的頭和國王的頭在鼎中的沸水搏鬥,決一死戰;「眉間尺偶一疏忽,終於被他(國王)咬住了後項窩,無法轉身。」這裏要捉魯迅的字虱何嘗不可。眉間尺的身早已給野狼吃掉,只剩下一個頭,哪裏還有身可以去轉?通常身和首是分開來說的,如身首異處,但是也可以說頭也是身體的一部分,因此這裏的「無法轉身」,是比較含混的說法,不算有語病,用不着改為「無法回頭」。《阿Q正傳》第五章裏面,阿Q和小D互鬥,各自一手拔對方的辮子,一手護自己的辮根。接着的原文是:「四隻手拔着兩顆頭,都彎了腰,在錢家粉牆上映出一個藍色的虹形。」參看前文,分明只有兩隻手拔着兩顆頭,但是這樣寫就沒有原文的活潑,反顯重複板滯。我要說的是:對於已經成為經典的文學作品,編輯校對之際態度要謙虛,要細心去體味作者的用意;有些看似別扭不通之處,往往正是作者文字風格特色之所在。西西的《我城》就是一例。書中描繪參觀葬禮的親友:「這時,有很很多人傷風了。」「很很」正是傷風的象聲疊字;台灣的允晨文化版編輯盡忠職守地刪掉了一個「很」字,化神奇為腐朽。

 

(本文摘錄自《甜美的悠閒》)

⭐推薦閱讀⭐

 

作者:杜杜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叢書系列:遇上散文

出版日期:2020-12-15

I S B N:9789888676620

裝幀:平裝

頁數:272

定價:HK$88.00

分類:港澳文學

 
 
 

香港作家杜杜的散文集,全書分三輯,第一輯是「生活小品」,文章圍繞日常生活;第二章「談文說藝」,多談電影、文學;第三章則是「飲食隨筆」,從飲食出發。全書看似瑣碎的閒話家常,一派悠閒,但處處流露人情,可見作者對人世的觀察入微,以至歲月累積的人生感悟。行文一貫溫潤而幽默,令人莞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