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三星堆「上新」 鎮館之寶驚艷亮相

近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在四川廣漢試運作。據新華社報道,金面具、青銅神壇、青銅騎獸頂尊人像、青銅鳥足神像等不久前還裹在泥土中半隱半現的三星堆「重器」,如今終於可以在新館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新館共展出陶器、青銅器、玉石器、金器、象牙(含象牙雕刻)等各類文物共1500余件(套)。近4米高的青銅神樹是三星堆的「鎮館之寶」,也是新館的「壓軸之作」。在專門為「通天神樹」辟出的展陳空間內,1號青銅神樹居于中央。儘管樹頂殘缺,但其高度仍需仰視才見。樹分三層,每層三枝,枝上生出花朵、綴著果實,站著頭頂羽冠的立鳥,一條神龍緣樹而下,前足踏于神樹的山形底座盤上。周圍展櫃裏,環繞著2號青銅神樹的「枝丫」,凸顯青銅神樹大、精、奇、美,3000年前的鑄造工藝之高超一目了然。

 

尚未有機會身臨其境?不如翻開《從考古看中國》,先睹為快,在紙墨留香中開啟一段三星堆之旅,一同走近青銅時代的神權文明!

青銅神樹:「天地之中」的神權結構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已修復3株,即1號神樹、2號神樹和3號神樹。其中,1號神樹高達3.95米,樹幹有三層九枝,各枝頂端站一欲飛的立鳥,樹幹有一條頭向下的飛龍;2號神樹座上鑄有武士形象的銅人雕像,背朝樹幹,面向外下跪,儼然一副虔誠的神樹守衞者形象;3號神樹的樹枝包裹着金皮,果實柄部包捲着金箔,是一株典型的金枝,樹枝頂端有两隻人面鳥身的立鳥。不難知道,它們就是供奉在古蜀「天地之中」,供古蜀眾帝「上天還下」的神樹。

三星堆3號神樹

在1號青銅大神樹上,有茂盛如錦的枝、葉、花卉、果實,還有飛禽、飛龍、鈴等掛飾。而且因為用銅製成,枝葉中有銅製的鈴,所以能夠「呼而不響」。又因神樹置於高高的廟堂之內,即使日當午時,也能夠「日中無影」。並且,三星堆古城為蜀王之都,是古蜀國的神權政治中心之所在,所以又被稱為「天地之中」。可見,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極有可能就是所謂建木,也就是蜀人的天梯。

三星堆1 號青銅大神樹線圖

《淮南子.地形訓》說眾帝在都廣建木上下於天地之間,這「眾帝」便是古蜀王國的君長兼大巫師,即蜀國的神權政治領袖。「帝」字在漢語古文字中有特殊意義。帝原本是一個祭名,後來演變成為天人之際的主神,殷卜辭中有「帝使風」「帝令雨」等辭例,表明帝凌駕於諸神之上的崇高地位。帝雖然不是被中原視為「左言」的蜀語,但《淮南子》成書於西漢,是用漢人的語言文字記錄的蜀人關於主神的概念。至於帝在蜀語中的音讀,由於蜀語早已消失,無從稽考。從《淮南子.地形訓》來看,古蜀國的帝是擬人神,有生命、有靈魂、有意志,基本功能是「替天行道」,為天神代言。而天神基本上是一個虛擬,既無實體,又無形象,只有意志,雖然神力無邊,卻須通過帝來傳達意志。因此,在實際的宗教生活中,帝才是最重要的角色。

 

這樣,蜀王才藉助於法器(神杖),施展法術(各種儀式),使自己扮演起帝的角色,儼然就是神權政治領袖。

 

三星堆古城為蜀王之都,是古蜀國的神權政治中心之所在,所以被稱為「天地之中」,而青銅神樹就是三星堆神權政治領袖往來於天人之際傳達神意的天梯。神樹上的飛龍,是古蜀王的登天工具。人面立鳥,則意味着神人藉助於神鳥可以登天。在古蜀人的諸神當中,唯有眾帝能夠「上天還下」,高踞於羣神之上。由於三星堆祭祀坑羣的下埋年代不同,意味着三星堆不同的祭祀坑代表着不同的代系。而每一代都有各自高於羣神的帝,故而所謂「眾帝」,實為歷代「帝」的總稱。而帝與羣神的關係,猶如眾星拱月,是主神與羣神的統率關係。這種關係,帶有「神統」的結構特點,它是人世間「君統」結構的反映,折射出當時的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宗教生活。這個神統,又與三星堆青銅像中青銅大立人與其他雕像所形成的主從結構特點相一致,體現出三星堆宗教神權深刻、豐富和神祕的社會功能。

本文摘自《從考古看中國》

閱讀推薦

編者: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ISBN:9789888860555

 

全書分多元一體篇和史料傳承篇兩部分。由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邀請衆多著名考古專家和著名學者聯手打造,簡明扼要、圖文並茂地介紹了三星堆、金沙、良渚古城、海昏侯墓等考古熱點以及甲骨文、青銅器銘文、清華簡、睡虎地漢簡、敦煌漢簡等出土文獻的內容和價值,全面反映了中華文明多元一體的格局、源遠流長的理念和光輝燦爛的成就,展示了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