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文史書房|經典恆久遠,一本永流傳

《中國史綱》的作者張蔭麟,廣東東莞人,生於1905年,死於1942年,只活了短短37年,可謂英年早逝。

 

張蔭麟17歲入清華,18歲發表處女作《老子生後孔子百餘年之說質疑》一文,引起清華師生震動,梁啟超讚他為天才。其後便不時發表論文,在史學界嶄露頭角。後來,張蔭麟赴美留學,歸國後先後在清華、北大、浙大、西南聯大等大學任教。

 

正當壯年之際,大有所為之時,不幸早逝,實在是史學界一大損失。

張蔭麟生前為同仁所推崇,死後卻漸為人遺忘。只因他短暫的生涯留下的成果本來不多,又多為論文,少有專著,再加上時局動蕩,遂告淹沒。

 

幸而他僅有的一本專著尚留存於世,便是這本《中國史綱》。可惜這本《中國史綱》也是未完稿,只寫到東漢,後面便沒有了。但從已經寫好的這部分來看,已足以成為經典。

 

通史並不容易寫好,雖然現在市面可見的通史多如牛毛,但好的通史並不多,而能成為經典的,更是九牛一毛。

 

通史在通,在博。中國2000多年的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仿佛橫亙在史家面前的山脈,通博很難。張蔭麟自己就說,寫通史是一種冒險。

 

他到底去冒這個險了。這自然是他學養深厚的緣故,也是同行對他的肯定。但看他的序,為自己定下標準、方法論、綱領,不免替他生出誠惶誠恐之心。可見他並不託大,而是小心翼翼,謹慎從事。這便是良史之心了。

 

或許他下筆戰戰兢兢,但我們讀起來卻是行雲流水。

 

張蔭麟文筆自然優美,不講故事而自然生動,枯燥的歷史在他筆下也活潑有趣,不講道理而理自明。娓娓道來,歷史盡在眼前。

 

王家範說:「讀過《中國史綱》的,多會驚羨它的文筆流暢粹美,運思遣事之情深意遠,舉重若輕,在通史著作中當時稱絕,後也罕見。全書沒有累贅冗煩的引文考證,不故作深奧高奇,史事都以『說故事』的方式從容道來,如行雲流水,可令讀者享受到一口氣讀完不覺其累的那種爽悅。」確是至言。

 

此書甫一問世,便得到眾多學者高度評價,包括吳晗、熊十力、王芸生等。後來因為時局變幻,一度為人遺忘。20世紀90年代,後學將之再版,又引起學人重視,從此長盛至今,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追捧。

 

陳夢家說它是「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

 

王家範說只有錢穆的《國史大綱》能與之匹敵。

 

張其昀說:「《中國史綱》一書是嘔心瀝血的著作,他常常工作至午夜以後,因此就深伏了病源。本書價值,識者自有公評,即就文字而論,亦用力至勤。世人多驚羨其文筆之粹美,以為勝過一般文學創作,不知其字字珠璣,皆為潜心涵泳幾經錘煉而後成。」

 

經典永流傳,張蔭麟和他的《中國史綱》便是如此。

閱讀推薦

作者:張蔭麟

ISBN:9789624592702

 

《中國史綱》是張蔭麟先生短暫一生留下的惟一專著,原爲作者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作者依據自己的歷史觀對東漢前的中國史實作了較爲嚴格的選擇和取捨,把前人研究成果和自己「玩索所得」融會貫通,用講故事的方式寫出期間社會的變遷、思想的貢獻及若干重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章節安排簡要得當,文字技巧活潑動人,思想智慧透徹通達,隨時流露出作者的才情與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