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明帝多奇葩(三)朱厚熜:無師自通的PUA大師
1521年,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一命嗚呼。本來嘛,他這麼不願意做皇帝,而且多年不理朝政,死了就死了,換一個新皇帝,換一換氣象更好。可是,朱厚照一生放縱,宮裏宮外的女人玩了不少,偏偏沒有留下龍種,一男半女都沒有。
好好的皇位這下子就沒有人繼承了,此處可以論證生娃及多生娃的重要性。
國不可一日無君,雖然朱厚照沒有子嗣,好歹朱家有。
於是,依照祖訓禮法排序,遠在湖廣的興獻王朱祐杭之子朱厚熜被迎立為帝,是為嘉靖。
那一年,朱厚熜十五歲,也是一個半大小子。但他的表現完全不像一個稚嫩的小小少年,他出乎意料地有着成熟的政治頭腦。
他在毫無徵兆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忽然得知要做皇帝。要是換了別人,可能一下子就高興得分不清東西南北了。范進不過中了個舉人,僅僅是獲得了做官的資格,能不能做官,做什麼官還不一定呢,就失心瘋了。
朱厚熜馬上就要做官的官了,無人之下所有人之上。但他卻異常冷靜,不急不慌。從一開始就提防入了套,拒絕以皇太子的身份繼承皇位,因為這意味他要入繼給弘治帝朱祐樘。這對早已死去的朱祐樘沒有任何影響,但是對還活着的張太后有影響,關係着她在宮裏的地位和話語權。
朱厚熜果斷拒絕,他只有一個爹,就是朱祐杭。張太后和以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沒有想到這個小孩還這麼難纏。第一次交鋒,朱厚熜完勝。
緊接着,朱厚熜要給死去的爹——興獻王朱祐杭升官。兒子做了皇帝,做老子的也要做皇帝過過癮,哪怕是在陰間,還可以體現做兒子的孝順。
這一場史稱「大禮議」的鬧劇就此拉開序幕。
朱厚熜想要給他爹朱祐杭上帝號,考慮在祭祀時怎麼稱呼,問群臣。大臣定為「皇叔考興獻大王」,有一個皇字,似乎已經很給面子了。但朱厚熜不滿意,發回重議。
朱厚熜不滿意在兩個地方,一是只有王,沒有帝。二是多了個叔字,這意味着他將是弘治帝朱祐樘的兒子,親生父親朱祐杭倒成了叔叔了。
這個問題在今天根本不是問題,但是禮教森嚴的明代,這可是大事。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為首的大臣們引經據典,教育毛頭小子,聽他們的沒錯。
但是朱厚熜偏不,他本來就沒有過繼,既沒有程序,也沒有名義,只是因為做了皇帝,就這麼改了,他不服。但他一個人難以支撐。
他需要支持。
於是,新科進士張璁等人也引經據典,支持皇帝。
這樣一場在今天看來毫無意義的所謂禮儀之爭,長達三年之久。發展到後來,楊廷和被罷官,大臣們集體在宮門外下跪示威。但這時的朱厚熜長了幾歲,越發老練,他沒有被嚇到,反倒下令廷杖帶頭的大臣。廷杖就是當眾脫了褲子用板子打屁股,既是一種身體上的懲罰,也是一種心理上的羞辱。
因廷杖致死的大臣竟達十九人之多。
朱厚熜又一次取得了完勝。他爹朱祐杭死後也居然做了皇帝,這在他生前大概想也想不到的。「皇考」倆字中間也再沒有第三字插足。
朱厚熜嘗到了甜頭,也領悟了做皇帝的「至理」。單純做皇帝,其實很辛苦。如果勤勉,固然可以做一個好皇帝,但是會很累,日理萬機,少了獨裁的樂趣。如果放縱,免不了被罵昏君,固然可以為所欲為,但是被臣民罵,上疏掣肘,其實也挺煩的。
他要做的不是這樣的皇帝,他要做精神導師。按現在流行的說法,他要PUA,玩精神控制,這真是前衛。在他之前,只有王莽有過這種傾向,但是王莽砸鍋了。其他人大概想都沒想到過。只有他大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不但想到了,而且玩成功了。
他挑起大臣互鬥,於中控制。他利用青詞,讓大臣處於一種猜測惶恐的狀態,時時提心吊膽。
朱厚照天生是皇帝,但天生不是做皇帝的料。朱厚熜天生不是皇帝,但天生是做皇帝的料。命運就是這麼神奇,哥倆先後都做了皇帝,而且也都多年不上朝。
朱厚照這個皇帝,做得並不舒坦。大臣給他畫了條條框框,總想要約束他。太監給他糖衣砲彈,總想着代他做皇帝。
朱厚熜就不一樣了,大禮議之後,大臣都是讓他框着的。至於太監,自明成祖永樂朱棣到末帝崇禎朱由檢,各帝幾乎都出現了宦官專權的情形,唯有嘉靖一朝,沒有出現。朱厚熜坐上龍椅的第三天,就把太監勢力消解了,到死也沒有給太監們半個機會。
他不用上朝,就穩穩控制着朝堂,其聰明如此,實在難得。但是很可惜,他的聰明,也僅止於此,只是用於對權力的極端掌控,卻並沒用於治國安邦、勤政愛民。他自己也差點死於宮女之手。
十幾個十幾歲的宮女,趁他半夜熟睡之際,一起動手想要勒死他。可惜朱厚熜福大命大,在暈迷了十來個小時之後,竟然奇跡般活了過來。
這十幾個才十幾歲的宮女,為什麼要下狠心勒死皇帝?無從知曉,但如果不是因為實在難以忍受,怎麼能狠得起心、下得了手?
閲讀 · 推薦
趙軼峰 著
ISBN:9789624592634
明清時期中國社會變遷的大趨勢如何?這種趨勢與世界其他部分的變遷是怎樣的關係?是什麼使中國當時沒有走向足以與西方爭雄的地步呢?明末財政危機是怎樣形成的?引發了明末財政危機的那些嚴重的財政問題為什麼會產生,為什麼會造成那樣嚴重的影響呢?爲什麽說明代中樞政體在其形成伊始就包含了導致自身功能破壞的隱患──內閣本身政治行為的保守軟弱?儒家及其他思想流派的哲學思想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制約着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爲何晚明的士子卻常在風花雪月中與同道交遊?
本書從「國家制度與政策」「晚明知識分子與社會結構」「下層社會生活」「貨幣制度與國家財政」四個宏觀角度,爬梳「明代的變遷」的內在脈絡,論證詳實,絲絲入扣,爲大家娓娓道來……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