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漢學——學什麼?怎樣學?
推介人:黎漢傑
曾任《聲韻詩刊》總編輯。
著有個人詩集《漁父》、《四月練習》、《故事》,新詩論集:《新詩餘話》。合著有《詩經譯註》,編有《2011香港新詩選》、《2012香港新詩選》、《2013香港新詩選》、《2014香港新詩選》、《長廊的短調——梓人小說選》、《李華川文集》等。
合編有《風媒集:周策縱翻譯詩集》、《周策縱訪談集》、《周策縱論學書信集》、《周策縱序文集》、《周策縱論詩書》。
選書思路
今人研究文學,最重要的是選取一個特別的角度,即所謂問題意識,然後搜集資料,加以分析。更進一步,則是以同時異地或同地異時的材料比較。當然,是否能夠得出一個前所未有的結論,則要看人力,也要看機遇。
知名的漢學家周策縱先生,可說是其中成功的案例。他除了是《五四運動史》的作者之外,更是紅樓夢研究專家,也是詩學專家。周教授自幼熟讀經典,知識量豐富,時人常稱譽為「活的百科全書」。他繼承了中國傳統乾嘉考據學的方法,在具體而微的文本問題上,經常運用不同的材料,去考訂前人的評論。這種文學的考據,在實踐上,主要可分成幾種:一、以前人作品考訂所論作者作品;二、以所論作者的其他作品考訂要分析的作品;三、以同時代人作品考訂所論作者作品;四、以所論作者先祖的作品考訂所論作者的作品。凡此種種,都可以在周教授的文章找到。
至於其他幾本書的作者,他們或有著自身文化,或當今研究思潮影響之下的學術訓練,因此在研究中國文學的時候,經常會帶來不同的異域之眼,讓本地的讀者得到不一樣的啓發。
推介書目
本書作者柯文(Paul A. Cohen) 曾著有《歷史三調:作為事件、經歷和神話的義和團》,探討義和團事件被人們根據自己不斷變化立場、見解、目的有意或無意地被重新塑造。本書可說是承繼著同一思路,針對越王勾踐這一個對中國人耳熟能詳,但西方人卻不一定理解清楚的歷史典故,分析它在中國近代史裏是如何被講述。在古代最原初的幾部文獻,越王勾踐的故事有著不一樣的版本,在中國近代史,隨著敘事者的需要,往往會隨意利用當中某一些資源來重新講述自己版本的勾踐故事。
柯文從晚清時期開始,追蹤到當下的中國社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勾踐故事講述的重點都會有所不同。從晚清到五四的國恥,到抗戰的抵抗雪恥,五十年代以後臥薪嚐膽自強不息的民族動員,再到當下社會去政治化的論述,都體現了同一個歷史事件,在不同時空,因應需求,而不斷變換更替具體的故事内容。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關係,總是樸素而迷離。
《與歷史對話:二十世紀中國對越王勾踐的敘述》
作者: 柯文(Paul A. Cohen)
編譯者: 董鐵柱 譯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 9789888758043
————————————————————————————————————
史家唐德剛曾稱讚周策縱為「有奇才,多產而有功力」,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周教授出入經史典籍。在中國文學方面,上自《詩經》、《楚辭》,下至清代詩論,都有專文探討;在西方文學方面,諸如古希臘、美國民謠等,都是他留意的對象。至於文學以外的藝術,則有書法、象棋等論述文章,可謂豐富多樣。這種多角度的藝術探賞,標誌著周公所成就的學術巔峰。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劉若愚教授論李商隱「無題」詩書〉與〈再論李商隱〈無題〉詩答徐復觀先生〉兩篇文章,周教授非常熟練地爬梳李商隱詩的每個字詞,同時將之聯繫《漢武故事》及《漢書.李夫人傳》,將這種有意識的參照仔細整理。實際上,這種分析方法,正是以西方文論所謂「互文性」的角度,探討「典故」如何在李商隱詩歌裏作為分析其藝術效果與表達意指的密碼。從中,可見周教授如何嫺熟運用當時最時髦的西方理論,分析傳統的中國文學。
《周策縱論詩書》
作者 周策縱
編者 王潤華,黎漢傑
出版社 初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ISBN 9789887458432
————————————————————————————————————
小川環樹是知名的日本漢學家,其弟子興膳宏稱譽為「戰後京都大學中國文學研究的主要支柱」。日本傳統的漢學,以資料搜集詳盡著稱,小川教授也不例外。在〈風景的意義〉一文中,作者分列的章節為:(甲)風景的初義;(乙)六朝詩人的風景觀;(丙)風景之新義,以時間順序勾勒出「風景」一詞的詞源以及流變,同時分析在中國文學語境之下,「景」與「風景」的不同之處,指出「景」原先擁有光明的涵義,到後來才變成僅有英文view或者scenery的意思,與「風景」雷同。這一點,可見日本傳統的學術訓練仍然深刻影響著小川這一代的學者。
不過,在不少短文例如〈大自然對人類懷有好意嗎?——宋詩的擬人法〉中,作者以一個比較文學的眼光出發「就我們日本人來說,對自然的親近,幾乎屬於與生俱來之事……想這樣把自然物、無生物看作人類的表達方式,……其產生與發展的過程,卻並非完全一樣」,審視中國古典文學,發現從《詩經》到漢代,大自然在文人筆下總是伴隨悲慘情緒的多,將大自然看作具體可親的對象,則自宋代文學才大量出現。跨文化的比較,加上敏銳的觀察,可以說是小川氏文學研究的一個特色。
《論中國詩》
作者 小川環樹
出版社 中文大學出版社
ISBN 9789629967154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