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繁簡三問:關於字形你會想問的三個問題

大家走在路上,是否會留意四周的路牌、指示牌?以下分別是香港及深圳的地鐵站。大家又有沒有發現兩地「角」字的不同呢?

圖:網絡

沒錯,香港「角」字中的「豎」向下不穿頭,深圳「角」字中的「豎」向下穿頭。仔細留意的話,就會發現還有很多不一定涉及簡化,卻又有字形差異的漢字。

Q:為甚麼不同地區使用的漢字會有不同?

 

文字是文明的象徵,文字的發展脈絡見證着一個民族的歷史軌跡。而漢字歷經三千多年的發展,字形當然也發生了不少變化,從符號系統初步構成的甲骨文,到秦代統一的小篆,再逐漸到我們熟悉的楷書……現今處於資訊科技年代,人們依賴電腦、手機傳遞信息,電腦字體更是百花齊放,漢字在筆畫、結構、風格等方面都有相當大的差異。

 

除了時間的推移外,地域也是導致字形差異的主要原因。現行漢字的書寫系統主要有兩種,一是港澳台所使用的傳承字,二是內地使用的規範字,或者簡單來說,可以分為繁體字和簡體字。各地區的相關官方部門,都傾向定下一套標準字形,作為教學、出版的規範依據,亦可供字型設計公司參考,例如香港有《香港電腦漢字宋體(印刷體)字形參考指引》、台灣有《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內地有《通用規範漢字表》。

Q:內地在甚麼情況下會使用繁體字?

 

自從1950年代內地發佈《漢字簡化方案》起,社會便積極推行簡化字,方便大眾學習和書寫漢字,於是繁體字逐漸退出時代的舞台。不過,在某些情況下繁體字還是能得以保留及使用,例如文物古跡,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出版、教學、研究的需要等等。古籍文獻、書法字帖等都是繁體字,因此認識繁體字有利閱讀文言文、欣賞書法之美,是理解古人思想、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的鑰匙之一。近年,內地更發佈了《古籍印刷通用字規範字形表》,解決古籍中繁體字用字混亂的問題,可見繁體字在內地仍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Q:字形差異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字形的核心差異主要表現在筆畫交接關係、筆形、部件、結構方面,以下會舉一些例子說明:

(1) 筆畫交接關係

香港、台灣「草字頭」像兩個「十」字,共四畫;內地「草字頭」的「橫」連為一筆,只有三畫。「草字頭」的字亦具有同樣的規律性差異。

(2) 筆形

香港、台灣「肉字旁」內部為「點、提」;內地內部為兩「橫」。「肉字旁」的字亦具有同樣的規律性差異。字形也影響了部首,香港、台灣將其歸進肉部,內地則歸進月部。

(3) 部件

香港、台灣右部為「員」,內地右部為「勻」。「員」、「勻」都是聲旁,提示讀音信息,「音」為形旁,提示字義與「聲音」有關,造字時因選用了不同的聲旁而產生字形差異。

(4) 結構

香港、台灣的「啟」為左右結構,內地的「啓」為上下結構。「啟」與「啓」音、義皆相同,只是寫法不同,構成異體字關係。仔細觀察,還可以發現台灣部件「戶」的首筆是「撇」,與香港、內地不同。

以上只選取了一些簡單而又顯著的例子,如果對香港、台灣、內地現行的漢字字形有興趣的話,不妨查閱《漢字字形對比字典》,本書將能全面地展現出各地區字形的同異現狀,並細緻地描述當中的差異。

閱讀推薦

主編:田小琳

編者:趙志峰、李黃萍、劉鍵

ISBN:9789888760473

 

本字典以香港地區的漢字字形為立足點,通過對比中國內地、台灣地區的漢字字形,系統地進行歸納並分區排列,使三者字形的同異狀況一目了然,可供各地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者查考。本字典以《通用規範漢字表》為依據,參考前述地區的教育用字,設立8229個字頭。字頭的字形採用現代社會通行的漢字印刷體——宋體。

 

本字典關注前述地區漢字字形的核心差異及差異理據,主要包括筆畫交接關係、筆形、部件、結構等方面,進行具體描述,便於讀者把握差異之處。此外,更針對字形差異及構形特徵,設置專欄,幫助讀者掌握部件、結構上的字形變化規律,增長字用區別和造字理據的漢字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