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轉眼便22年,但張國榮風仍繼續吹

4月1日,除了是愚人節,還是哥哥張國榮的忌日。小編兒時也很常聽他的歌,更愛看他演出的電影。在此,謹借用司徒衛鏞撰寫《似是故人來——致香港流行文化的光輝歲月》書中點滴,從哥哥歌影以外的生活側面,悼念這位一代巨星——

哥哥第一張唱片的封套設計

「我(司徒衛鏞)與哥哥結緣始自他的唱片,那時他剛入行,前面滿途荊棘。寶麗多唱片找了我替他設計第一張唱片封套,當年沒甚麼預算,也沒甚麼要求。當時我沒有選用他的大頭照片,反而想以英倫優雅風格配合他的氣質。那時的哥哥還只是個新人,仍未找到自己的風格和路線,只屬啼聲初試。由於製作這張英文唱片是很大膽的嘗試,所以當時的發行量很少,聽說只得五百張,至於賣出的就更少了,後來唱片公司將賣剩的唱片丟到堆填區。當日賤賣沒人要,但假如你珍藏到現在,便已升到天價了。我原本也收藏了一張他親筆簽名致謝的唱片,可惜現在已不知所蹤。」

差點當上哥哥的經理人?

「中間有段小插曲我一直鮮有向人提及,當日除了替寶麗多設計哥哥的首張唱片封套外,寶麗多的監製馮添枝更想我替哥哥規劃未來發展,問我能否做他的經理人兼形象策劃,之後安排我和鍾景輝(麗的副總經理)在九龍塘嘉蘭奴咖啡屋面談,還準備了一份經理人合約。幸而人貴自量,當年的經理人制度仍未成型,我對經理人的工作完全陌生,既沒這個能力也沒這種膽量,所以考慮過後還是婉拒,做個設計師就好了,不過那份經理人合約仍保存在我的倉庫裏留作紀念。我有時在想,幸而我這個經理人當不成,否則大概就沒有這位日後光芒四射的巨星了。」

藏不住的才華光芒

「幾十年就這樣一晃而過,在我的感覺中,張國榮依然是當年那名青澀親切的小伙子,有陣子他常常到我的工作室留連,在我簡陋的工作枱旁,興致勃勃地暢談學設計的事,說他也很想做個設計師,他曾就讀英國里茲大學紡織系,後因父親病重才退學返港,從此踏上另一條人生道路。我有時也會幻想,假如當年他沒有回港,仍留在英國讀設計或時裝的話,他也必定會大放異彩,成為出名的時裝設計師。我深信,有才華的人,始終是藏不住光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