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辛亥革命前夕,致死6萬多人的哈爾濱鼠疫被他用67天撲滅……

東死鼠,西死鼠,人見死鼠如見虎;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坼堵。晝死人,莫問數,日色慘淡愁雲護。三人行未十步多,忽死兩人橫截路。夜死人,不敢哭,疫鬼吐氣燈搖綠。須臾風起燈忽無,人鬼屍棺暗同屋。烏啼不斷,犬泣時聞。
 

人含鬼色,鬼奪人神。白日逢人多是鬼,黃昏遇鬼反疑人。人死滿地人煙倒,人骨漸被風吹老。田禾無人收,官租向誰考。我欲騎天龍,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灑天漿,散天乳,酥透九原千丈土,地下人人都活歸,黃泉化作回春雨。

 

這是清朝乾隆年間,雲南發生鼠疫,一個叫師道南的詩人寫的詩《鼠死行》。遺憾的是,詩人在寫完這首詩後不到十天,也因為感染鼠疫去世。也許,他真的上天府,呼天公,乞天母去了,但可惜,天漿天乳都沒有,回春雨也不得而見。那時候,他還不到30歲。
 
1910年冬天,離辛亥革命不足一年。東北發生鼠疫,尤其哈爾濱最為嚴重。
 
彼時的東北,局勢複雜,日本和俄國,虎視眈眈,各懷鬼胎。哈爾濱一帶則主要是俄國佔據優勢。清政府雖然已呈苟延殘喘之勢,但到底還有泱泱大國的底子,自家鬧瘟疫,不能讓他人藉此機會掌控了局勢。
 
於是,清廷一面封鎖山海關,避免疫病入關;一面派遣防疫大臣等相關人士出關前往哈爾濱主持大局,控制疫情。

 

伍連德

20世紀初,人類對鼠疫已經不陌生,但對它並無良策,中國尤其缺乏現代醫學衞生上的認識。所幸,當時的中國還有一個伍連德。伍連德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類似今天副校長)。
 
伍連德一到哈爾濱,就帶同助手尋找病源和傳播途徑。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老鼠是鼠疫的唯一傳染源。已經趕到哈爾濱的日本專家——世界著名細菌學家、「鼠疫鼻祖」北里柴三郎的弟子,在解剖了近300隻老鼠後,並沒有發現鼠疫桿菌,因此認定此次疫情並非鼠疫,而是其他疾病。
 
伍連德與他交流之後,有所懷疑,認為有可能人傳人。但鼠疫只能鼠傳人,不能人傳人,這是北里柴三郎的權威結論。想要推翻,除非找到人傳人的證據。
 
伍連德的辛苦沒有白費,最終證實此次疫情的病源為土撥鼠,通過土撥鼠傳染人,然後通過人傳人。

東北鼠疫

對此,伍連德定下如下防疫措施:

 

1.封鎖疫區,禁止人員流動,以防疫情擴散。
 
2.隔離人員,病人與非病人隔離,病人送鼠疫醫院救治;和病人接觸過的人與未接觸過的人隔離,前者一律送專設隔離區觀察。
 
3.給健康人注射疫苗。
 
4.戴口罩,防止呼吸傳播。
 
5.火化屍體,無論有主、無主屍體,一律火化,消滅屍體傳染源。屍體一律由專業收屍隊處理,收屍隊成員應經過培訓。
 
6.全面消毒,對公共場所、病人居所以及病人活動過的地方重點消毒。
 
7.組織志願服務隊,經培訓後參與防疫工作。進家入戶,逐日登記、逐人記錄健康狀況,發現異常立即報告處理。
 
8.組織宣傳隊,通過散發傳單和宣講,傳播科學防疫知識,安定民心。
 

9.請求朝廷和東三省總督增派士兵和醫生支援哈爾濱防疫。

 

措施是有了,但要實施,則並不容易。第1、第2條好辦,可是第3條,疫苗哪裏來呢?要知道,世界上最早的鼠疫活疫苗,都是1929年以後才出現推廣使用的。當時並無鼠疫疫苗。
 
伍連德是劍橋大學畢業的醫學博士,利用所學,在條件極為艱難的情況下,做出死疫苗,雖然不及後來的活疫苗,但是也能對付當時的情況,挽救了不少人的生命。
 

第3條算是最終解決了,可是第4條難題又出來了。今天,戴口罩已經是一種日常行為,但在100多年前,卻如同一個怪物。伍連德親自設計了加厚口罩,可是沒有人接受,別說普通民眾不接受,就是一些要員、專家都不接受,包括前面提到的日本專家。

 

另一個添亂的則是來支援伍連德的法國專家梅斯尼。他是天津陸軍軍醫學堂的監督,是伍連德的頂頭上司。他也反對戴口罩,無原則支持北里柴三郎鼠疫不能人傳人的結論,認定此次疫情另有隱情。於是,他做好了全身防護,但堅決不戴口罩。

 
很不幸,梅斯尼為他的自負付出了生命的代價。他也感染了鼠疫,搶救無效。這一來,其他人倒不得不相信伍連德是正確的,開始接受他的主張,戴起了口罩。
 
最大的難題則是第4條,火化屍體。中國歷來的傳統是土葬,有棺,有槨,有陪葬,有墓塋,而且歷朝歷代有詳細規定。即使普通人家,人死之後,也要停屍幾天,誦經超度,披麻戴孝,掘墓抬棺,入土為安。
 

——但眼看着身邊的人一個個感染,一個個離去,到後來,掘墓抬棺都難找人,有些甚至披麻戴孝都沒有人。再說天寒地凍的,地都凍硬了,也難挖坑。在現實面前,大家選擇了聽伍連德的。

 

伍連德組織了一支專門的收屍隊,在採取嚴密的防護措施後,將有主、無主的屍體都裝進棺材,運到指定地點。每100副棺材放一堆。
 
到了1911年1月31日,已經是辛亥年的大年初二。共有2200具屍體,堆放了22堆。一邊焚屍的同時,伍連德還讓大家大放鞭炮,既是為亡靈送行,也給本該熱鬧但卻死氣沉沉的春節添了絲絲生氣。
 
這大概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集體火葬。
 
在伍連德的帶領下,大家同心協力,克服種種困難,到3月1日,僅用了67天,就撲滅了此次鼠疫,實在是一個奇跡。

 

萬國鼠疫大會

據統計,此次鼠疫,東北死亡6萬餘人,其中重災區哈爾濱傅家甸地區死亡7200餘人。參與防疫的各類人員共計2943人,其中297人不幸因感染去世。
 
一個月後,即1911年4月3日,在沈陽召開「萬國鼠疫大會」,與會者有來自英、美、法、德、俄、荷、奧、意、印、日、墨等11國和中國的34名鼠疫專家。伍連德被推選為大會主席。
 
這是中國歷史上首次召開國際學術會議,也是世界上首次由華人擔任大會主席的學術會議。

⭐推薦閱讀⭐

 
 
作者:  江永紅
出版商: 香港開明書店
出版日期:2021-03-19
ISBN:  9789624590838
裝幀:  平裝
頁數:  513
分類:     中國歷史專題史/中國現代史
 
 
 
 

作者以中國現代百年史上的重大疫情為主線,以組織抗疫,利用、研製疫苗為重點,以1919年北洋政府成立「中央防疫處」,現代醫學進入中國防疫史為開端,生動講述了現代中國在「防疫戰場」上的代表性重大事件與人物,通過一系列故事展現了中國百年抗疫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