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鄉村本色|添丁點燈

每年踏入農曆正月,新界各處鄉村洋溢喜慶氣氛,加上種種傳統慶祝活動,熱鬧非常。「點燈」正是新界其中一項極為重要的傳統習俗,不少村落仍保留至今。

 

甚麼是「點燈」呢?在圍頭話中,「燈」是「丁」的諧音,因此「點燈」有「添丁」的意思,是向祖先稟告宗族後裔的繁衍。其中錦田鄧氏舉行的點燈儀式,因氏族龐大,參與人數眾多,更與洪聖誕同日舉行,故而別樹一幟。錦田鄧氏的點燈儀式不僅祈求吉利,還將新生男丁寫入「新丁冊」上,而只有寫入冊內的男丁才能參與氏族事務和享受相關權益。錦田鄧氏更曾設有「鄧燈花會」,花會持有的田產收入會撥作點燈儀式之用, 可見鄧氏對點燈的重視。

鄧氏族人於錦田水頭村茂荊堂內分食喜主預備的燈粥和攢盒。攝於1984 年。

錦田鄧氏點燈儀式的流程

 

錦田鄧氏各祖堂、居住地和會份點燈儀式,無論開燈日期和地點、儀式流程和要求、費用負責人等方面,均不盡相同。概括而言,除了廣瑜祖堂的開燈儀式定於農曆正月十五日外,其他開燈儀式均訂於正月十五日前某一吉日,而圓燈儀式則同在正月十六日。喜主須從開燈那天開始,直至圓燈之前,早、晚到拜祭地點上香。就祖堂點燈而言,大部分是回到各房祖堂上香;惟錦田祖堂則有點不同,喜主要到水頭村的社壇上香。而居住地大眾點燈的上香地點則較多,如:圍村內的神廳、圍門和社壇。不過,水尾村大眾上香卻不是到神廳,而是到天后宮;至於泰康圍的大眾點燈,則在井頭上香。鄧賀年先生指出,每次上香後,喜主會在村中打鑼巡遊,告知村民家中添有新丁,並將為他點燈。鄧浩然亦提到,打鑼的節奏很特別;據說是有「興丁」之意,盼求帶來更多男丁。

 

從開燈直到正月十五,村內還會舉行各種儀式,包括:禮神、點燈和上名。每名參與祭祀的喜主會帶同三種基本祭品:俗稱「紅丸」的湯丸、煎堆和水果,還會為每名新丁準備一個燈盞,在大花燈內依新丁輩份放入長幼順序的燈芯碟,再將大花燈掛在祠堂或神廳內。

 

「上名」是指將新生男丁加入新丁冊,之後便是點燈儀式最喜慶的部分,由各戶喜主家庭自備燈粥,擺放在宗祠內,招呼親友。清樂祖堂的燈粥宴比較別出心裁,除燈粥外,每名喜主的家庭還準備了一個代表十全十美的長方形攢盒,盒內分12 格,盛載不同菜式,寓意全年豐足美滿。水尾村和高埔村村民在大眾點燈儀式後,也會有食燈酒和盆菜。

 

到了正月十六,所有點燈儀式會進入圓燈環節。大花燈會被取下火化,代表點燈儀式至此正式結束

點燈儀式中,祠堂或神廳內懸掛的大花燈。底部掛有象徵吉祥多子多孫的芋仔。

點燈儀式中的燈盞,包括:兩個疊起並裝有燈油的油碟,以及用兩個銅錢串起的兩條燈芯。

點燈儀式近年的轉變

 

面對時代變遷,承傳多個世紀的鄧氏點燈儀式,亦作出相應改變。例如:基於安全考慮,懸掛祠堂或神廳中的大花燈,燈盞由以往多層擺放, 改為單層擺放。由於單層位置有限, 有時候只會放滿一層12 盞燈盞,代表全年四季均有男丁出生。

大花燈內原放有多層燈盞,近年則改為較安全的單層結構。

此外,為求吉祥如意,好事成雙,以往祖堂和居住地點燈儀式,需要該年有兩名或四名以上新丁才會舉行。不過,隨着近年出生人口減少,一些祖堂修改祖例,規定只需有一名新丁也會舉行儀式。受訪者分享道,以往只有鄧氏族人才能參與燈粥宴; 時至今天,喜主可以邀請其他朋友參加。由此可見,圍村文化已變得更為開放,讓更多人可以體驗傳統習俗。

本文節錄自《林蔭下教育:新界和離島學校的故事》

作者: 李子建、鄭保瑛、鄧穎瑜 主編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807826

 

香港昔日鄉村學校遍佈新界與離島,為農村和漁村兒童提供基礎教育。隨着城巿發展和時代變遷,村校由戰後高峰時期的八百多所,到如今僅餘不足二十所,並各以不同的轉變應對當前辦學和教育的需要。 

 

本書嘗試探索新界離島各區的教育發展,梳理區內學校的起源,以及它們最新的狀況與轉變。本書旨在回顧新界和離島的教育發展里程,藉着與各校師長、校友訪談,從他們對成長經歷的回憶,分享昔日鄉村校園生活的趣聞軼事──學生上學時出入阡陌、不同級別學生在同一教室上課、放學後需協助家中農務或出海打魚等。點點滴滴勾勒出各鄉各村的歷史和發展,從而印證教育與社區一起蛻變。 

 

書中涵蓋新界和離島學校的起源與發展過程、新界師範教育歷史、地區特色、人物訪談、傳統文化習俗等多個範疇,引領讀者回到上個世紀,感受新界和離島學生的求學生活,並深入介紹社區節慶習俗,從多個角度去了解新界和離島鄉村學校與整體社區文化生活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