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史無前例!金像獎為電影文字工作者頒獎

4月16日,第4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揭曉,影評人羅卡、石琪同獲專業精神獎。

 

金像獎這次史無前例地將這個獎項頒給電影文字工作者,反映了評論也是電影工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得獎者之一的石琪,大家或許並不熟悉,但他六十年來堅持每天看戲寫評論,為香港影壇留下了許多珍貴的記錄。

 

盧玉瑩曾於1980年拍攝過石琪,她也曾好奇,這樣一位在幕後堅持記錄香港電影文化的資深影評人,香港電影金像獎為何不頒給他一個貢獻獎。通過盧玉瑩老師的這段拍攝經歷,或許我們可以從側面了解多一些這位金像獎專業精神獎得主。

 

以下內容摘錄自《電影人》:

 

石琪,早在《中國學生周報》時期已認識他,可他未必認識我。因為當時文化圈異常熱鬧,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面目模糊,只有幾個脫穎而出,成為中心人物,石琪就是其中之一,因為他寫的影評。

 

相信香港有很多人是看着他的影評長大的,在香港的電影文化,他功不可沒,奇怪香港電影金像獎怎不頒他一個貢獻獎。

「沒有純電影,影評難有價值性。」

—摘自《電影雙周刊》第27期,1980年

不過,石琪才不稀罕,他就像世外高人,我行我素,怡然自得。我一直很尊敬這位前輩,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自然不會低,選他做「曝光人物」自是必然,但是,石琪是低調的,除了他的名字每天出現在報紙上,他幾乎是隱於市,要拍攝他實在有點犯難,面對一個外表木訥的大男人,又是一個文字人,有點太平面了!怎麼辦?怎樣把平面變成立體?於是着手打探他的起居習慣。原來他喜歡行山和游泳。可是行山和游泳跟他的影評人身分扯不上關係,怎算好?我還是苦苦懇求,約了他每天都去的摩利臣山泳池相見。真正的挑戰是周遭的環境極度不配合眼前人,我怯生生的領着他漫行,他還絮絮不休地推辭。幸好天助,眼前出現一間戲院,計上心頭,即奔入戲院提出要求,可能被我的熱誠感動,我便順利把石琪送入了售票處的房間內……。

閱讀推薦

作者:盧玉瑩

出版商:非凡出版

ISBN:9789888675142

 

1979年,《電影雙周刊》開始連載專欄〈曝光人物〉,以黑白照呈現電影工作者的工作日常︰沉着、認真、投入,時而嚴肅、時而輕鬆,照片都是攝影師在片場捕捉和等待,或是邀請電影工作者在特別的地方,用上紀實方法拍攝,黑白之間,滲透出被攝者的精神面貎,燈影以外,電影人展現真實一面,每張照片,都刻劃了電影人的靈魂。

 

及至1983年9月,100多期的〈曝光人物〉停載,部分相片曾於90年代結集成《電影人》一書,惟印量極少,坊間難尋,如今,作者重新整理相片,結集出版,並執筆書寫她對每個拍攝對象的回憶與感想,字裏行間,流露對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懷緬,記錄不同電影人銀幕後的印象,100多個電影人的故事,重塑出一整代香港電影的人文風光,教讀者以不同的角度,重拾香港電影的光輝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