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銅牌的幸福生活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卡爾森管理學院曾公佈了一項研究成果,研究團隊從2000年至2016年五屆奧運會中收集了67個國家413名運動員領獎的照片,運用面部表情識別軟件對海量信息進行處理,就運動員從比賽結果中獲得的主觀感受作出量化評估。結果顯示:金牌得主的滿意度最高,而銅牌得主比銀牌得主更容易露出笑容,幸福感更強。
研究報告以「反事實思維」來解讀這一現象,即一個人在頭腦中模擬原本可能發生但實際並未發生的事件而導致的心理活動。常見的句式是「如果……那麼……」,用一個虛擬的前提,得出一個虛擬的結果。銀牌得主往往通過往上與金牌得主比較,引發「我差點就奪得金牌」的沮喪想法。銅牌得主則更有可能往下與第四名比較,產生「我終於贏了一塊獎牌」的滿足感。運動員通常會在賽前對自己的臨場表現設定某種預期,並據此形成理想中的名次。比賽完成後,銀牌得主每每會因更高預期而引發更大失望。即使是超常發揮而僥倖獲得銀牌者,也會產生諸如「要是再努力一點,就……」的心態,把意外得來的成就感消耗掉。銅牌得主則相反,一般都會把比賽結果視為預期目標的實現而感到滿意。即使是優異者表現失常而意外獲得銅牌,由於與金牌之間還隔着一個銀牌的距離,也容易把失落的心態調整過來,以「慶幸」來接受比賽結果。
銅牌得主的幸福感,與銀牌得主的挫敗感,都來源於比較。這種比較並不限於運動場,生活中隨處可見,主要從三個方向展開:
一是成功與失敗比較。在銅牌得主眼裏,奪得獎牌就獲得了成功,無論是金牌還是銀牌、銅牌,都是對成功的認可,領獎台上沒有失敗者。以這種思維邏輯,把勝利者當作複數,當作群體中的一員,而把成功視為一個平台。就好比在青藏高原上,任何一個小山丘都是海拔兩三千米的高山。而在沿海平原地區,會當凌絕頂,也不過幾百上千米。成功的參照系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群人,心胸就豁然開朗了。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一個人是偶然,一群人是必然。
二是上行與下行比較。輿論的壓力和本人的預期,都會把銀牌得主逼入上行比較的死胡同,銅牌得主則會在下行比較中遊刃有餘。如果說上行比較通向可望不可及的去途,下行比較卻與一步一個腳印的來路相通。焦慮通常是由不確定性導致的,只要結果在想像中還存在變數,就不可能獲得安心,而安心是幸福的前提。面對已經發生的事情,選擇下行比較,可以讓我們更加積極地調整心態,從而提升生活中的喜悅感。
三是主觀與客觀比較。承認現實,接受現實,才能解放自我。凡事只須盡力,對任何結果都不要鑽牛角尖,不要與自己硬杠,世界不會因為你的固執而改變分毫。一個人的成功,是主觀努力與客觀成全的結果。通向成功之路,智力沒有努力重要,努力沒有選擇重要,選擇沒有機遇重要。在「不如意事常八九」的客觀現實面前,最好的比較是不比較。
相對於奧運會「更高、更快、更強」的口號,我更喜歡劉德華為殘奧會演唱的歌曲《Every one is No.1》。歌中超越了對單純競爭的稱頌,而充滿對自我實現的肯定:
我的路 不是你的路
我的苦 不是你的苦
每個人都有 潛在的能力
把一切去征服
我的泪 不是你的泪
我的痛 不是你的痛
一樣的天空 不同的光榮
有一樣的感動
不需要 自怨自艾的惶恐
只需要沉着 只要向前沖
告訴自己 天生我材必有用
Every one is No.1
銅牌思維信奉天生我材必有用,順其自然,不對社會存妄念。拿得起放得下,遵從內心,做回自己,不以別人的標準為標準。只要初心不改,待之以誠,人人都能在生活中找到自己的銅牌。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我們都是人生的銅牌獲得者。
以銅牌思維指導人生,你更容易找到克服焦慮的良藥。職場商場,都秉持銅牌的態度,穩紮穩打,與團隊共進退,不奢求破格提升,一夜暴富。把成功視為命運的眷顧,深知成與敗都是生命在某個階段的實現狀態,而人生不只一種狀態。
以銅牌思維看待社會,你更容易與煙火人間達成和解。每存感恩之心,常行積德之事,自覺反哺社會。心裏無事,眼裏無怨,讓每天經歷的都是尋常事,滿處見到的都是正常人。爭取過,努力過,享受過,此生無憾。順應天道輪迴,等閒花開花謝,遍地落英也是一種燦爛。
片片落英片片紅,
也曾嬌豔也曾瘋。
此生本是妖嬈命,
縱化春泥也不同。
什麼季節種什麼莊稼,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銅牌思維的核心,是積極面對人生,把握好當下的自己,不癡念過往,不奢望未來,不對他者的生活有太強的代入感。能否過上銅牌的幸福生活,其實可以作為一把尺子,時時用來量度自己的生活質量。
閱讀推薦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