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香港八大奇觀——石屎森林之外的地貌勝景

香港常被稱為「石屎森林」,其實地貌景觀之豐富令人意想不到。香港志系列自然卷《自然環境》記述了多個特殊地貌,以下八個你會有興趣去看看嗎?

馬鞍山鹿巢石林

在馬鞍山鹿巢山地區,由火山角礫岩形成的岩石,估計以前是一大片火山岩柱,後來因岩柱崩塌,造成大片石林。石林分成數段,包括近山頂的鹿巢頂石林、位於西面的石壟仔石林,以及鹿巢山西北的鹿巢坳石林。

▲《香港志》收錄鹿巢山石林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長洲花瓶石

長洲本是一個連島沙洲,海平面下降讓沙堤露出水面數米,屋宇多建在沙堤之上。長洲基岩是花崗岩,經長期的風化和風蝕作用,在長洲山坡上形成了各種奇趣的岩石,包括玉璽石、人頭石、饅頭石、花瓶石等。

▲《香港志》收錄長洲花瓶石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西貢果洲大炮石和月球崖

西貢以東外海的果洲群島,又稱九針群島,由北果洲、南果洲、東果洲,以及附近幾個小島和海蝕柱組成,位於世界地質公園範圍之內。在北果洲上,有很多整齊的多邊形火山岩柱,其中最著名的是大炮石。在大炮石附近,有一幅很大規模的滑坡面,名為月球崖,也是北果洲的地標。在南果洲,沿着岩石上兩條大裂縫的海浪侵蝕作用,形成一個非常宏偉壯觀的海蝕拱。

▲《香港志》收錄果洲地貌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萬宜水庫東壩六角形火山岩柱

在140萬年前,香港地區遍布火山,一次超級火山爆發,形成了一系列非常壯麗、呈六邊形的岩柱。本來大部分岩柱被埋泥層之下,直至西貢東部興建萬宜水庫期間才意外地重見天日。萬宜水庫東壩末端是破邊洲,這個小島的崖壁上,亦有一系列甚為壯觀和整齊的多邊形岩柱。

▲《香港志》收錄東壩地貌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西貢外海海蝕洞

甕缸群島包括甕缸洲、伙頭盤洲、橫洲、火石洲、番鬼倫洲,以及沙塘口洲多個島嶼,各個島嶼的岸邊都可見整齊的多邊形火山岩柱。海浪的侵蝕作用,形成許多海蝕洞和海蝕拱,著名火石洲的關刀洞、沙塘口山的沙塘口洞、橫洲的橫洲角洞和吊鐘洲的吊鐘洞,合稱為東海四大名洞。

▲《香港志》收錄東部海域海蝕地貌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荔枝莊岩石圖案

荔枝莊是赤門海峽東岸的一個小鄉村,該處的岩層具備多種沉積構造和軟泥摺曲,某些岩層顏色變化多端,黑色、紅色、棕色和黃色的岩石形成互層,造成多種國畫般的美術圖案,極具觀賞價值。有幾層較堅硬的岩石,直插入海,形如一排龍舟,亦稱龍船石。

▲《香港志》收錄荔枝莊岩石圖案地貌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黃竹角咀摺曲構造

黃竹角咀位於赤門海峽西北端的岬角,東端經歷地質運動,形成一系列垂直板狀的岩層,經海浪侵蝕形成不同形態,當中最著名的是鬼手岩、鬼面、鯊魚鰭等。在鬼手岩較西北地區,可以見到一系列摺曲構造,而且岩層是上下倒轉,其中有最漂亮的香港第一摺曲。

▲《香港志》收錄黃竹角咀岩石摺曲構造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印洲塘紅石門

印洲塘是新界北部一個內海,海面波平如鏡,有香港西湖之稱,景觀趣緻。遊人將印洲塘數處景觀和文房四寶用品聯想起來,包括形似羅傘的吉澳黃幌山、形似筆架的筆架洲,以及形似印章的印洲,合稱印塘六寶。此外乾門咀與往灣洲之間的水道,兩旁盡是赤紅色的岩石,是白堊紀時形成的沉積岩,別具特色。

▲《香港志》收錄紅石門地貌照片。(圖片來源:《香港志:自然 自然環境》)

  閲讀 · 推薦  

作者:香港地方志中心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860784

 

本卷詳盡地介紹香港的自然環境,包括豐富的地貌和地質資源、亞熱帶季風氣候的特徵、水文環境的構成、各種不同的自然災害等,說明香港瑰麗繽紛的自然景貌並非是單純岩石圈地質演化的結果,而是配合水文資源、氣候變化、人類活動等因素共同締造出來。百多年來香港需在極小的地面空間進行大規模發展,更突顯人為因素對地球系統造成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