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百年基業 初心不改|慶祝中華書局111週年

1912年元旦,陸費逵先生創立的中華書局於上海正式成立,深耕書業,傳承中華民族文脈。

2023年元旦,中華書局迎來了111週年華誕,百年基業,初心不改。

 

一百多年前,當中國正處於一個文明與啟蒙、救亡與圖存的歷史關鍵時刻,中華書局應運而生了。從它甫一出世,便天然的與那個風起雲湧的時代相結合,自覺地承擔起「弘揚中華文化,普及民智教育」的歷史重任。

 

在中華書局的創始人陸費逵先生親自起草的《中華書局宣言書》裏,它向中國這個正在從封建走向共和的文明古國,明確地發出了「立國根本在乎於教育,……教育不革命,國基無由鞏固」「教育得道,則民智開、民德進、民體強」這樣振聾發聵的聲音。從此以後,它便以「提倡國粹,以啟發國民之愛國心;兼採歐化,以灌輸國民之世界知識」以及「百科並舉、古今俱備」的出版格局投身於中國文化的革命與傳承、融合與發展的洪流之中,在那個始終激盪着發憤圖強、振興民族的時代風雲下,真正起到了「一嘯而百吟,一趨而百奔」的啟蒙和引領作用。可以不誇張地說,在中國近代湧現的一眾文化出版機構中,中華書局是最有以天下為己任的家國情懷的。它的歷史意義絕不僅僅是在中國走向共和之後成立的第一家出版機構,更是以其全力以赴的文化投入和豐富的出版物積極地參與社會創造,從而成為中國近代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的一個文化縮影。

 

陸費逵先生曾於1922 年冬在國語專修學校開設的國語商業夜校演講《書業商之修養》,現分享給各同業及讀者,在新的一年作我們互相砥礪的指導者。

 

書業商的人格,可以算是最高尚最寶貴的,也可以算得是最卑鄙最齷齪的。此兩者之判別,惟在良心上一念之差。譬如,吾人用盡腦筋和心血,出一部有價值的書籍貢獻於社會,則社會上的人們,讀了此書之後,在無形中所獲的利益定非淺鮮;反是,如以誨淫誨盜的書籍貢獻於世,則其比提刀殺人還要厲害,蓋殺人不過殺一人,惡書之害,甚於洪水猛獸,不知害多少人。所以我們當刊行一種書的時候,心地必須純潔,思想必須高尚,然後才可以將最有價值的結晶品貢獻於世;否則,不但於道德方面要抱缺憾,即自己良心方面亦受責罰。我近來聽說有兩個專做壞書的人(暫存忠厚,不將他們的姓名宣佈),他們昧良心的錢,雖是賺了不少,可是一個已經害了不可救藥的病,一個的五官四肢已經缺少了一件。我們雖不能迷信報應的話,但是,「因果」兩字,卻也不能不相信的。

 

我們既要有純潔的心地和高尚的思想,其重要的條件,固非修養不可。有修養,然後才有高尚的道德和深詣的學識。況且我們所做的事非常複雜。語云:「士、農、工、商。」我們這行職業,除「農」字之外, 已佔了「士、工、商」三者的地位:編輯者為士,印刷者為工,發行者為商。此三者有連帶的關係,而在法律上,也須受同等的功過。如編輯者編成惡書付刊,則印刷者有阻止的權限;設印刷者亦未察出,發行者亦有不售的責任。再進一步說,印刷者和發行者的功勞,較編輯者尤大;因為沒有印刷者和發行者,則編輯者無論做成一部什麼有價值的書籍,也沒有印刷和銷售的機會。我們既知道己身已佔了社會上重要的地位,若無相當的常識,如何能盡我們的責任,滿社會上人們的欲望呢?所以往往受些無形之過,卻是由於知識不足。

 

現在有許多青年,都以為未曾受過高等教育,是一樁很抱憾的事。我說實在不然。因為學校只可算得一把鑰匙,學問猶如寶庫,我們將鎖開了之後,庫中的珍寶還要我們慢慢地去摸,決不是開鎖就算完事的。倘能被我們摸着,一身就享用不盡了!

 

法國教育家說:「教育是有止境的,修養是沒有止境的。」諸位看看!各學校的學生,畢業是容易的,有真實的本領,恐怕還是少數。美國人居商業重要位置的,僅十之一二是大學出身;十分之八九,都是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最著名的富蘭克林,他的事業和學問,在古今人中殊不多見,他也是一個沒有進過大學的書業商。

 

我們既要注重修養,須遵守以下四個條件:

 

一、腦筋清楚。

 

我們一天到晚要做工作,哪有精神和時間來看書。這兩句話,一般人都是這麼說。但是據我看起來,看書並不限定每天要看多少,只要一天不輟,每日半小時,盡够了。西哲有言:「每日用功一小時,積之十年,雖愚亦智。」普通一般人,興之所至,一天就要看幾個鐘頭的書;等到明天,又將書置之高閣了。像這樣一曝十寒,不但絲毫無益,反將腦筋弄得非常瞀亂,結果仍是等於不看。所以我說,我們苟能起卧有定時,看書能「持之以恆」,則腦筋沒有不清楚,學問沒有不進步的了。

 

二、處處留心。

 

凡事肯留心,處處皆可得着實用的知識。

 

三、要有勇氣。

 

無論研究什麼學問,都要奮起一種百折不磨的精神,不要見人家在我之前,就自己灰心。《中庸》上說:「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只要我們能有恆心,何怕無成功的一日。我小時身體不強,常常生病,雖然讀了七八年書,卻是《五經》還沒有讀完。當時除家父教過一年,出就外傅一年之外,其餘均是母教。先母教育的主旨:(一)不許作文章,不但不許作八股,連論說也不許作。(二)多看書。(三)講解明白。我在十三四歲時,很喜歡動筆,但是總不能好。後來有一個朋友的先生,替我改了五篇文字,稍有進步,不過膽子很小,有點怕出醜。後來任漢口《楚報》編輯,說明不作論說;到館之後,看看人家作的不好,自己就大膽試試看,試了兩次,就敢作了。實在做文章祕訣,是要膽大面皮厚。

 

四、不看無益的書。

 

無益的書,我們固然不應該去買;如果把有用的金錢和寶貴的光陰去看無益的書,卻是害自己了。

 

我們要研究哲學、科學等,均非研究數學不可。歐洲各國的文學、哲學家,沒有一個未曾研究過數學的。因為數學裏面,很含有許多哲理;況且研究的時候,須用極精細的腦筋,因此我們又得了練習縝密思想的機會;於是漸漸地就可以達到成功的途徑了。

 

(原載《中華書局月報》,1923 年第7 期)

 

 祝願中華書局基業長青!祝願中華書局生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