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Categories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新視野中華經典文庫」叢書旨在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為古代經典與現代生活架起一座溝通的橋樑。叢書延聘饒宗頤為名譽主編,邀請香港本地及海內外知名學者承擔經典的選編和導讀工作,確保叢書的學術價值。內容則力求通俗易懂,結合現實生活。挖掘古代經典的當代意義,拉近經典與現實生活的距離。
莊子是先秦時期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莊子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思想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涵蓋着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莊子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莊子》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莊子》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及超卓的貢獻。
陳鼓應,台大哲學系及哲學研究所畢業。歷任臺灣大學哲學系副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主編《道家文化研究》學刊。著有《悲劇哲學家尼采》、《尼采新論》、《存在主義》、《莊子哲學》、《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黃帝四經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道家易學建構》、《管子四編詮釋》及《耶穌新畫像》等書。
蔣麗梅,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老莊思想及魏晉玄學。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