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Categories
結合文史檔案和口述歷史,再現九龍地區村落族群的認祖歸宗、拜神祭祖和拆村安置等場景
Not enough stock.
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
Not enough stock.
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Limit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per order.
Only {{ quantityOfStock }} item(s) left.
本書以九龍中部地區村落為研究對象,從清初的「遷海令」以至戰後因應香港政府的城市規劃而村落逐漸被清拆為止。九龍村落及其氏族在經歷清廷遷界、英治時期、1949年後內地居民湧入、港府拆村等時期後,日漸式微,甚至消逝。
本書作者在鯉魚門、茶果嶺、牛池灣、竹園、大磡、衙前圍等舊村,進行了幾近三十年的研究,同時結合文史檔案和口述歷史,再現九龍地區村落族群的認祖歸宗、拜神祭祖和拆村安置等場景,並特別着力於闡述傳統村民如何掌控土地業權,以及這種業權如何在市區重建的過程中逐漸轉變和消亡。為了處理這個議題,本書不僅敘述了古老村落的前世今生,還更進一步探討了祖堂和祖墳的現實功能,從而更立體地呈現九龍中部的傳統鄉村生活。
張瑞威
九龍出生、長大,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英國牛津大學碩士、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系主任、教授,中國歷史研究中心主任、比較及公眾歷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教授香港土地制度與習慣。
生於斯、長於斯,作者一直對九龍歷史情有獨鍾。除了見證其歷史轉變外,更自1997年起,積極投入田野調查和文獻研究中。幾近三十年,作者在鯉魚門、茶果嶺、牛池灣、竹園、大磡、衙前圍等舊村進行過大量的訪談,相關專著有《拆村:消逝的九龍村落》和Colonial Administration and Land Reform in East Asia。
詳細資料
作者:張瑞威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年5月25日
ISBN:9789888861682
裝幀:平裝
頁數:172頁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