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新九龍:獅子山下的記憶軌跡

新九龍:獅子山下的記憶軌跡

切入社區發展不同面向,立體地將新九龍的歷史呈現,填補香港史的一個空白。


HK$148.00
{{shoplineProductReview.avg_score}}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shoplineProductReview.total}}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amazonProductReview.avg_rating}} {{'product.product_review.stars' | translate}} | {{amazonProductReview.total_comment_count}} {{'product.product_review.reviews' | translate}}
數量 組合數量
加入追蹤清單
一次最大商品購買數量限制為 99999
該數量不適用,請填入有效的數量。
售完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若想購買,請聯絡我們。
加入追蹤清單
  • 於中華書局北角辦公室自提(免運費)
  • 住宅直送 (經順豐速運) (到付)
  • 順便智能櫃取件 (到付)
  • 順豐站取件 (到付)
  • 順豐營業點 (到付)
  • OK便利店取件 (到付)
  • 7-11便利店取件 (到付)
  • 內地/台灣/澳門郵寄(順豐到付)
  • 順豐到付 (內地讀書會會員專享)
  • 其他海外地區(秤重後,郵費補拍後出貨,經順豐速運)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新九龍」,這片九龍半島北部的土地,是自1860年《北京條約》劃定界限街以來而逐漸形成的區域概念。新九龍的歷史特殊性在於其「過渡性」本質,這裏是地理上的過渡帶,也是時間上的過渡帶,更是文化上的過渡帶,這使新九龍成為解讀香港近代化進程的絕佳樣本。


本書分為四大篇章:


•「歷史沿革篇」透過地理與行政區劃演變,揭示新九龍如何從邊緣地帶逐步轉化為二十世紀香港都市擴張的前沿陣地;

•「工商發展篇」聚焦兩個具標誌性的經濟活動——深水埗織造業與花墟花卉產業;

•「社會民生篇」以宗教組織為觀察窗口,追蹤基督教與天主教在新九龍的在地化實踐;

•「文化娛樂篇」則從空間生產與休間消費角度,解讀新九龍的都市文化形塑過程。





作者簡介


主編阮志

香港出生,祖籍廣東新會,香港中文大學哲學博士(歷史學)現職香港樹仁大學兼任助理教授、香港地方志中心《香港志.宗教卷》撰稿人及中英街深港旅遊合作項目歷史文化研究顧問。自2007年開始集中對香港邊境禁區及深港跨境村落進行研究,著有《入境問禁:香港邊境禁區史》、《越界:香港跨境村莊及文化遺產》、《禁區:夾縫中的沙頭角》等,並擔任《打鼓嶺鄉志》主編。最近從訪港旅客經驗作為切入點,研究旅遊作為香港文化歷史的重要環節,撰述《從荒岩到東方之珠:形塑香港的旅遊文化史》(2021)及《冰室情味:形塑香港的飲食文化遺產》(2024)等,並在文化歷史期刊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曾家明

香港中文大學文學士,其後獲北京大學法學士、香港城市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碩士及香港大學中國歷史碩士學位,並於新亞研究所專修國學。曾参與香港天主教區古道行工作小組,編寫多間西貢小堂的歷史手冊,並擔任《打鼓嶺鄉志》編輯。


許家朗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衛生理學士、香港大學醫療科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及公眾史學文學碩士。自以為文理兼擅,卻如梧鼠學技。熱衷於香港歷史及殖民歷史。


黃彩蓮

牧師、香港浸會大學哲學博士、香港建道神學院神學碩士及道學碩士、香港理工大學電子工程學士。曾任基督教宣道會北角堂牧師。現任HisStory Ministry創辦人、漢語網絡神學院專任教授、中國宣道神學院客座講師、香港浸信會神學院信徒神學教育部客座講師等。多年來從事基督教史研究,著有《香港閩南教會研究》、《福音在南陲:浸信會與宣道會在廣西之傳教與事工(1862-1945)》、四冊《宣道會北角堂堂會史》、《基督教明燈:港九培靈研經會九十年史(1928-2018)》(合著)、《主恩永偕: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百年史(1915-2015)》(合著)、《香港教會人物傳》(第一二冊)(合著)等專著。


陳曉童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文學士、香港中文大學宗教研究文學碩士。曾於遠東廣播Soooradio 節目「一步一腳印」擔任主持人,介紹香港基督教的歷史人物,對文化、宗教、歷史深感興趣。


何世傑牧師、建道神學院教牧學博士,現任金巴崙長老會長洲堂主任牧師,兼任香港聖樂促進會會牧,亦為建道神學院基督教與中國文化研究中心義務研究員,以及中國基督教史學會執委。其研究關注崇拜神學、聖樂實踐與香港教會歷史,特別聚焦信仰群體之倫理建構與本土神學發展。2025年,榮獲美國金巴崙長老會歷史基金會頒發之「金巴崙長老會歷史獎」,以表彰其對該宗派歷史研究的貢獻。著有《延展視界:崇拜與群體德行陶塑》、《香港基督教史(1807-1997)》(合著)等。何牧師致力於促進教會與文化之間的神學對話,結合牧職實踐與學術研究,

展現反思與行動並重之教牧神學視野。


黃嘉為

出生於香港,祖籍廣東台山,於香港完成中小學之後到英國留學,學成後回港於多所銀行及金融機構服務,專責採購及流程管理。曾於喇沙小學及喇沙書院就讀,之後成為喇沙書院舊生會的幹事及會長。2007年,為慶祝學校75周年紀念,經過超過十年的資料搜集,編寫了學校第一本校史。其後也經常撰寫有關學校的歷史故事,並於皇家亞洲學會演講喇沙校史,及在商業電台接受訪問有關喇沙校歌的歷史。


黃夏柏

生於澳門,後遷居香港。大專畢業後,曾任電視台編劇,後從事報刊編採工作,現職自由撰稿人。熱衷探索戲院及流行文化論題,著有《香港戲院搜記》(兩冊)、《紙媒港故.影戲閒情》及《電視歡樂.今宵再現》等作品。





詳細資料


作者阮志 主編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10日

ISBN:9789888913923

裝幀:平裝

頁數:280頁


了解更多

顧客評價


{{'product.product_review.no_review' | translate}}

相關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