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分類
謀生於銀行界、藉此支持他從事非全職藝術工作及持續創作
問道獅子山下,則為他提供了一個中西合相的無疆域世界視野
一位與香港現代藝術同步成長的視覺藝術家的跌宕人生,交織出這城市綿綿無盡的故事
商品存貨不足,未能加入購物車
您所填寫的商品數量超過庫存
{{'products.quick_cart.out_of_number_hint'| translate}}
{{'product.preorder_limit.hint'| translate}}
每筆訂單限購 {{ product.max_order_quantity }} 件
現庫存只剩下 {{ quantityOfStock }} 件
在藝術家平生首部著述《如是我也:獅山問道五十載》中,呂豐雅先生從「如是我聞」、「如是我活」、「如是我行」、「如是我觀」四個方面,回顧了波瀾壯闊的大時代下、孜孜於藝術「求道」的一生。其文筆觸細膩,貫穿於全書、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和命運轉折讀來令人欲罷不能,實是時代真實寫照,相信可引起讀者共鳴。
作為與香港現代藝術同步成長的視覺藝術家的口述歷史,本書如同時代發展、以及香港藝術前進的萬花筒,玲瑯滿目、目不暇接。既是香港建設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過程中的一朵浪花,更是城市進步的一個鮮活註腳。
呂豐雅,1947年出生於香港。小時候隨家人遷回祖籍地廣東省海豐縣鹿境鄉生活,至1956年返港接受小一教育,就此在這個亦中亦西、中英並用的城市中紮根。1968年在中環開始朝九晚五的上班族生活,1969年至1972年兼讀香港大學校外課程部(即今專業進修學院)由城規師百自覺先生(1925-1994)主理的三年制藝術與設計文憑課程。1972年至1973年在同一學院修讀由呂壽琨 (1919-1975)、王無邪及譚志成(1933-2013)諸先生主持的現代水墨研習班,得以參與香港當代水墨藝術的興起及多元化藝術展現進程、乃至共同塑造其環境生態。其時香港商貿、航運及金融等行業發展迅速,呂氏謀生於銀行界、藉此支援他從事非全職藝術工作及持續創作的發展模式;其金融業管理經歷,亦為他提供了一個中西合相的無疆域世界視野。
1973年,呂氏獲香港藝術中心贊助,在歌德學院舉辦首次個展;1981年獲「香港藝術館市政局藝術獎」,1998年獲香港視覺藝術協會首頒之「銀禧紀念創作無間大獎」。現今依然生活於獅子山下,從事繪畫、立體設計及視藝顧問工作。
詳細資料
作者:呂豐雅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年7月10日
ISBN:9789888913954
裝幀:平裝
頁數:232頁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