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開學季|包書的回憶

唸小學時,開課的第一天總是忙不過來的。學校會在那天派發新學年的書簿,一見那疊簇新乾淨的書籍,我整個心都活躍起來,總是先用手帕抹淨雙手,才小心翼翼的把書本放進墨綠色的帆布書包去。一下課,便連跑帶跳,衝往書局買包書紙。回家後,連忙於當日把新書全都包得妥當,生怕一延誤,便會摺皺或是弄髒書本。

 

有的同學愛用雞皮紙包書,雞皮紙的好處是廉宜,且紙身厚實,用上一年也不怕磨穿,可是那顏色可真呆滯暗啞,暮氣沉沉,單調無味。

 

小學教科書的封面,往往設計得醒目有趣,且能表達該科特色,雞皮紙卻掩蓋了設計。況且自然、社會、健康教育這幾本書,大小長短相若,單一化的封面最易淆亂視覺,一個不小心,便會拿錯書上學,至於後果,輕則遭老師罵幾句,重則罰抄,抄多少回要視乎老師的心情而定。為策安全,也為美感,從來不讓自己的書籍披上雞皮紙,縱然雞皮紙有種沉實的質感。

 

最初用的包書紙,半透明,薄如蟬翼,紙面帶點臘。這種紙包起書來,自然熨貼,書面書背的八隻角都以九十度角稜稜凸現,書緣與紙貼合得天衣無縫。可惜紙身太脆薄,沒用多時,已起滿毛毛頭,又禁不起翻捲,紙張甚至裂開一道縫、爆開一個洞。

 

後來改用透明的包書膠,當時市面上已有膠套面世,價錢稍貴,不過能節省包書所花的功夫,可是膠套與書的高度總有差距,衣不稱身。然而,透明膠也有缺點,最令人苦惱者,是三數年後,塑膠受了冷縮熱脹的影響,書緣竟彎翹起來,封面連帶受累,給包書膠扯得屈曲變形。遇上這情形,唯有揮利剪,拆去舊套,重新再包。只是書本越積越多,如此又包又拆,耗時費力,連我也懷疑自己是否在庸人自擾了。

 

不過,弊中有利,我慣於在扉頁上題上姓名和日子,翻看舊書,倒可追尋出自己閱讀的傾向。有段時期很迷《紅樓夢》,所以一口氣購了大疊紅學書籍。又有陣兒愛翻譯,便買了不少今日世界出版的中譯名著。至於梁實秋、琦君、余光中、張愛玲、白先勇之作,一看見就買,豪氣非常。最近,在書店裏發現了一種德國製造的包書膠,售價比平常貴三倍,但是物有所值。這種膠的表面如微波輕漾,淺凹淺凸,覆上書本,封面設計就像濾鏡拍出來似的,別有一番朦朧美。映在光裏,又像隔着磨沙玻璃來望向彼岸,水月鏡花,若真若幻。

 

聞說某些圖書館現在選用了一種自動黏貼的包書膠,書籍給裝潢過後,能堅挺常新,我聽後躍躍欲試,一心準備把包書的歷史帶入新紀元。我幾乎是無書不包的,彷彿買了書而不小心包好,便對不起那本書。愛書的人不一定包書,不過,愛包書的人必然愛書。我亦喜歡從包書去分析人的性格,或不修邊幅,或崇尚唯美,或講求實際,多少能從包書這件小事上表露出來。

 

買了的書,我雖然包得漂亮整齊,可惜,包了的書,卻不一定仔細去讀。不少書本給裝幀後,便擱入冷宮,封了塵,還呆立在書架不起眼的地方。忙着包書而無暇看書,實在反諷得可笑。

本文摘自《揚眉策馬》

閱讀推薦

作者:黃秀蓮

ISBN:9789888808809

 

本書收錄黃秀蓮的散文六十篇,分為五輯。內容以生活感悟為主,題材圍繞香港的人、事、物,如旗袍、供會、當舖、工廠、食店等,不少是作者與同時代人的共同經驗及記憶。作者刻劃人物仔細入微,如寫堅持讓她唸書的姑婆、博學多才且樂於助人的堂姐夫、求學路上一直扶持她的良師等,皆情深動人;為基層人士如褓姆車司機、清潔工人等發聲,則流露濃厚的人文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