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南門太守:寫三國要像《三國志》那樣真實,像《三國演義》那樣好看

說到三國,人們往往有很多話題可說。在中國古代幾千年的歷史中,三國的歷史可能是人們參與度最高的。比如,一個不是專門研究歷史的普通人,能說出名字的歷史人物有500個人已經非常多了,但平均到5000年的歷史中也就是每十年一個。狹義的三國只有60年,按照這個比例,我們能說出六個三國人物的名字就達到平均數了。可是,我們每個人能說得出名字的三國人物何止是六個甚至60個?即便找來一個小朋友,讓他一口氣說出幾十個三國人物來也沒有問題。這就是三國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三國魅力之所在。

 

中國人為什麼如此偏愛三國呢?這裏面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三國獨特的政治和軍事結構:三國是由三足鼎立的三個政權組成的。兩個往往有些單調,但太多了也不容易被記住。比如五胡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它們在幾十年至百餘年的時間裏先後有數個、十數個政權走馬燈一樣變來變去,不容易記住。而三國既不單調也不複雜,這是它獨特的地方。

 

當然這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三國這個時代所展現出來的時代精神和歷史氣質與中國人的傳統追求高度契合。比如,在這樣一個亂世裏,人們反而更加渴望國家統一。越是分裂越思念統一,承認分裂是現實,但不承認分裂是最終結果。諸葛亮北伐、曹操南征北戰以及三國歸晉都體現了這樣的追求,它們也都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和大多數人的渴求,這是三國最突出的時代精神。

 

另一個方面是,人們在亂世裏更加珍視友情和親情,這一點在三國這個時代表現得也十分突出。歷史上的關羽並不是常勝將軍,但後世的人們推崇他為武聖,看中的是他身上重情重義的一面。還有劉備,他三顧茅廬,臨終在白帝城託孤,所展現出來的也是對友情的珍視,表現出來的是歷史的溫度。這種溫度即便跨越了上千年時間,依然能夠讓我們感知到並深深打動我們。

 

還有一點,在三國這個時代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表現得也十分突出。劉備一生十幾次戰敗逃亡,有時敗得很還很慘,但他最終靠着頑強的精神成就了蜀漢大業。呂布是一個失敗的英雄,可是人們沒有嘲笑他,因為在他的身上也有一種奮鬥不息的拚搏精神,縱然失敗了,並沒有人把它當成歷史的小丑。不以出身論英雄、不以成敗論英雄,甚至也不以敵我論英雄,大家都積極向上,勇於拚搏,這也是三國的時代精神中較為突出的方面。

 

我們現在再去看三國,打打殺殺、陰謀陽謀其實是次要的。我們看三國,看的應該是那種堂堂正正的家國情懷、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對親情友情的珍視,還有一代賢良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用這些正能量的精神來溫暖我們,照亮我們。

 

嚴格意義上的三國是從曹魏政權建立到孫吳政權滅亡的這段時間,即公元220年至280年,前後60年。可是,我們所熟悉的很多三國故事並沒有發生在這段時間裏。一部三卷本的《三國演義》,曹操死在第二卷的結束,而這時真正意義上的三國還沒有開始。諸葛亮死在第三卷的中間,這時三國也才開始了十幾年。所以,我們說起三國時,通常說的是廣義的概念,要把東漢末年一段30多年的歷史加進來。

 

說到《三國演義》,我們常說它「七分真實,三分虛構」,但從文本的角度看這個比例是值得商榷的。《三國演義》的主要情節是圍繞着幾個重要故事來寫的,最早是桃園三結義,緊接着是三英戰呂布、三讓徐州、千里走單騎,下來是三顧茅廬、三氣周瑜,然後是七擒孟獲、六出祁山。在《三國演義》中,這些故事都經過了濃墨重彩的渲染,每個故事都寫了好幾個章回的篇幅,從文本角度看它們佔據《三國演義》絕大部分內容。但是,上面所說的這些內容大部分是歷史上沒有發生過的,有一些雖然有——如三顧茅廬、七擒孟獲——但在真實的歷史中它們佔據的篇幅是比較少的。反過來,還有很多的人和故事在《三國演義》中沒有寫到。

 

當然,《三國演義》是一部偉大的作品,作為小說,它有它自己的功用,只要不把它當成真實的歷史看,都是沒有問題的。不過,《三國演義》的巨大成功為我們繼續寫三國帶來了一些障礙,因為很多東西已經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了,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要把它扭轉過來非常困難。

 

《三國演義》之所以精彩,就在於其虛構的那些部分。那麼,歷史如果不經過虛構的話,是不是就不精彩了呢?其實不然,只要我們用心去挖掘,尤其是挖掘那些歷史細節,就能發現歷史的豐富性,同樣也是精彩的。我寫的《三國英雄記》這部書,就是堅持着這樣一種原則:不虛構歷史,但努力把歷史寫好看。像《三國志》一樣真實,像《三國演義》一樣好看,是我寫這部書的追求。

 

為了寫好這部書,我做了20多年史料方面的積累,也去過上百處三國歷史故事的發生地,儘可能地把所有與三國有關的第一手資料匯集起來,按照現代人的觀點思考、分析和發掘,寫出觀點與深度。在內容取捨上,儘量照顧到歷史的全面性與複雜性,比如說曹魏、蜀漢、孫吳後期的歷史,以及司馬懿家族的崛起、三國歸晉等,這些是過去容易被忽略的地方,也都按照歷史發展的本源全面展現出來。有觀點、有深度、有溫度,是我給自己定下的寫作目標,希望能得到讀者朋友們的認可。

  閲讀 · 推薦  

南門太守 著

ISBN:9789888760442

 

本書以「英雄」為主題重新演繹那段百年史,按照時間的順序,把一件件曾經發生過的歷史事件向讀者娓娓道來,既注重歷史本身的過程,更關照歷史表像下的規律,探究成功者為何成功、失敗者為何失敗,對於許多認識上容易有偏差的人與事給予還本清源,有弘揚也有批判,有敘述也有反思,用一種全新的視角再現那段歷史。在人們心目中,「三國」是個廣泛的概念,不能只理解為曹魏建國(220年)到孫吳滅亡(280年)這60年,應該加上漢末的一段,本書從黃巾大起義前的180年開始寫起,止於280年,剛好100年,所以稱「漢末三國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