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可人最是香江色:香江行山雅詠

本書的特色就在於其創作的時代、地點與環境。在二十一世紀初的香港,一個多種文化並存的國際大都會,兩位文學教授每週與各方學者登山同遊,交流思想,共話情愫,他們寫就的詩詞作品,自然反映出這樣獨特的人、地、時。我敢說,《香江行山雅詠》是中國文學史上首次出現幾位相知的張姓文學家,以相似題材和不同筆法創作既媲美唐宋名篇,又具有時代特質的文學佳作。

—— 張信剛(香港城市大學榮休校長)

從蕞爾荒島到東方之珠

 

一八四〇年鴉片戰爭後的《南京條約》將廣州府寶安縣所轄的香港島割讓給英國。英國人初時認為這只是一個山石嶙峋的荒蕪小島,後來卻發現香港島北面的海水很深,是個值得發展的良港。一八六〇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咸豐避走承德;其後的《北京條約》將九龍半島南端(即今界限街以南)割讓給英國。一八九八年,英國人自居勸說日本「歸還遼東」有功,催逼清政府簽訂《拓展香港界址專條》,租借九龍半島北部以及附近約二百個島嶼,租期九十九年。

 

天時、地利加上一個多世紀的建設,香港在二十世紀中葉已是東亞大陸最發達的都會和轉口港,也是中國對外交通的重要窗口。一九六七年,香港發生持續暴動,英國殖民政府深受震撼。一九七〇年代麥理浩擔任香港總督時,致力於提高香港人對殖民政府的信賴——建立廉政公署,普及免費教育,推出公共屋邨,建設康樂設施,承認中文為合法語文。

 

一九八〇至一九九〇年代,香港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對中國內地的改革開放做出很大貢獻,是名副其實的「東方之珠」!

 

從行山團到行山詩

 

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中國,成為一個特別行政區。特區政府很重視吸引各種專才到香港任職,並且加速發展高等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成長中國內地和臺灣的專家學者來到香港工作和居留。他們當中許多人有在歐美學習和工作的經驗,他們的到來,使素來由受英文教育的港人和英美人士所主導的香港知識界出現了新生態。

 

二〇〇三年春季,香港受非典(SARS)疫情影響,大家心情頗為鬱悶。四月中,我們夫婦和幾位同事及家人們結伴到新界的嘉道理農場登山遊玩;大家非常享受郊野風光和且行且談的樂趣。從那時開始,只要身在香港,我們幾乎每週日都相約登山(粵語謂之「行山」)。十餘年來,除了炎炎夏日,每個星期天,在香港某個風景區的山徑中,一定有我們行山團的身影。

 

行山團的固定成員約十數人。十多年間,各大學來自中國內地、臺灣及其他國家的訪問學者為數不少,他們也經常應邀參加行山。這些臨時團友的參與不但增添了行山的趣味,而且帶來了多元文化,並進一步豐滿和充實了休閒調適與思想交流的好時光。

 

二〇一〇年起,行山團的活動更形豐富。每次都由張隆溪教授或張宏生教授事先選出一兩首古詩或詞,在行山途中休息時發給各人,並在解說後與眾人齊聲朗誦。張隆溪文革時勤奮自學,破格越過本科直接進入北大碩士班,之後獲哈佛大學博士,是世界知名的比較文學學者,又喜愛中國古典文學,擅寫舊體詩,能繪畫;張宏生是南京大學從碩士到博士一路培養的精英,研究中國古代文學,專攻詩詞,是廣受推崇的宋代及清代詞學權威。行山團諸人有這兩位張教授為大家在郊野山中講解詩詞,何其幸也!

 

二〇一一年五月起,兩位張教授又有新的創意,每次行山後,就當日所見所感寫成古體詩或詞,以電郵發給諸山友,以「奇文共欣賞」。二人分別選題創作之外,也經常相互唱和。如此延續了七八年,累積的「雅詠」約一百七十首。優美的古體詩詞創作成為每次行山之後讓山友們回味不已,成為大家企盼的不一般的文學享受。

 

山友們一致認為,如此佳作,不可自專,敦促兩位張教授將這些詩詞結集出版。《香江行山雅詠》於焉問世。

閱讀推薦

作者:張隆溪、張宏生、張健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809349

 

本詩集結合了三位文學教授的行山詩作,創作時間的跨度超過十年, 從二〇一一年至二〇二二年收錄超過一百七十首詩詞,並首次結集成書。本書得以讓讀者一覽香港郊外自然的山水風光,並欣賞古典詩詞之美。思想激盪之交流,人文精神之薈萃,來自四方八面的行山團身影,就是香江最動人的一抹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