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太子洗馬、冏卿、祭酒……古代的這些官都是幹什麼的?

中國古代的官職種類繁多,既有為居住在皇宮中的皇帝、皇后、太后等人專門服務的官吏,也有專屬各個王府、公主府的管理班子,更多的是中央到郡縣等各級政府官員,大到宰相小到縣尉,數不勝數。
 
——不過,由於各朝代職官名稱不斷更換,加之古今漢語的差異,很多古代官名在今人看來一頭霧水,不知是幹什麼的了。
 
今天,就為大家介紹幾種不常見的官名吧。

太子洗馬

 

明朝成化年間,有個大臣叫楊守陳,他因參與編纂英宗實錄有功,被授予太子洗馬。

 
有一次,楊守陳告假回家,經過驛站休息,驛站的驛丞不知道‌「洗馬」是個什麼官職,就問他:‌「你的職業是洗馬,一天要洗多少馬啊?」楊守陳回答他:‌「勤快的話就多洗點,懶惰的話就少洗點,沒有硬性任務要求。」
 
此事出自明代張岱的《快園道古》,算是笑料一則,但說明就連古代人對‌「洗馬」一職也不甚瞭解!

其實,洗馬不能讀 xǐ ,而應讀 xiǎn 。洗馬原作‌「先馬」,即在馬前驅馳之意。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子太傅、少傅,古官。屬官有太子門大夫、庶子、先馬、舍人。

《後漢書·百官四》本註:太子出,則當直者在前導威儀。

 

由此可知,太子洗馬是帝制時代太子的侍從官職之一,負責輔佐太子,教導太子政事文理。

太子洗馬在漢代時的俸祿是‌「六百石」。而中央政府的三公九卿和地方行政首長太守都是兩千石,地方的監察長官刺史的俸祿才是六百石,可見洗馬的職位在漢代並不顯赫,但是因為是陪伴侍從帝國儲君的官職,其人選非常重要。

 

《後漢書·百官四》:(洗馬)選郎中補也。

 

也就是說,太子洗馬是從郎中按例補選而來。漢代的郎中可不是指醫生,而是天子近侍,職責是護衛、陪從,隨時備皇帝顧問和差遣,屬於皇帝親信。多是才華橫溢的飽學之士或者跟皇帝關係不錯的權貴子弟才能擔任郎中,所以太子洗馬也多是從這些人中產生。

趙叔孺《洗馬圖》

囧卿

冏卿,其實是太僕寺卿的別稱,至於為什麼叫冏其實跟人名有關。《書·冏命序》記載:‌「穆王命伯冏為周太僕正」,意思就是周穆王任命伯冏擔任周朝的太僕正。
 

秦朝時將太僕設為九卿之一,所以後世就以‌「冏卿」指代太僕寺卿。

九卿的俸祿在秦漢時是兩千石,比太子舍人高多了,可見其位高權重。太僕寺主要負責國家馬政,常務諸如飼養、訓練馬匹等相關事宜。
 
除了馴養馬匹,太僕寺卿在皇帝出巡時負責調配隨從人員、車馬的先後順序,還在皇帝參加重大典禮時親自給皇帝駕車。
 
古代駕車稱為‌「御」,是六藝之一,在周朝屬於貴族子弟才享有的教育。普通老百姓能保暖就已不易,哪里有條件去學習‌「御」呢,所以能擔任冏卿的可都是官宦子弟。
 
《三國演義》中袁紹、袁術的生父袁逢就擔任過冏卿,袁逢因為駕駛技術好,後來官拜司空,成為三公之一。

 

 

祭酒

祭酒,是指在重大典禮中舉酒祭祀神明的人,後來引申為對同輩或同僚中德望較重者的尊稱。

 

《陔餘叢考·祭酒》:祭酒本非官名,古時凡同輩之長,皆曰祭酒。

 

漢魏以後,‌「祭酒」才作為官名使用。《續漢書·百官志二》劉昭註:‌「謂官名祭酒,係部門之長。」按照這個定義,可以把種類繁多的‌「祭酒」官職理解為現在的‌「首席執行官」。

 

 

明永樂年間國子監祭酒胡儼

「軍師祭酒」這個職位於建安三年設立,實際上就是曹操為首席幕僚郭嘉設置的職位。曹操初見郭嘉,格外欣賞,特辟此位,禮遇超然,以示對郭嘉的信賴。
 
郭嘉病逝之後,又有四人先後擔任曹操的軍師祭酒,再其後,‌「軍師祭酒」一職便不見於史冊。
 
除了軍師祭酒,後世比較常見的是‌「國子監祭酒」。國子監自隋朝開始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國子監祭酒相當於現在的教育部部長。
 

明清兩代,國子監又兼有最高學府的雙重性質,因此,彼時的國子監祭酒好比現在的教育部部長兼北京大學校長。

 

(參考資料:国家人文历史)

⭐推薦閱讀⭐

 

作者:  俞鹿年 編著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5-29
ISBN:  9789888675661
裝幀:  精裝
頁數:  2200
分類:  辭書及工具書
 
 
官制是歷代國家機構的組織形式和結構形式的一種反映,官制研究歷來受到人們的重視中國歷史悠久,各代官制遞相沿襲,按一定軌跡向前發展。歷朝官修史書雖對職官均設專志記載,通典、通考等政書也有專門考述,但由於這些著作多側重於一朝一代或某些朝代的某幾類官職,加之數千年變遷,史籍浩瀚,弄清各代官職的沿革、體系、性質和職權並非易事。因此一部較完整、系統的中國職官綜合性辭書,不僅是廣大讀者,也是研究中國歷史、中國政治和法律的國內外學者之急需。
 
俞鹿年先生編著的《官制大辭典》(增訂版),分上下兩冊,收詞目 1 萬 5000 餘條,上起原始社會末,下迄建國前,有正文和表析兩部分。包括官制起源、皇帝與皇室機構、職官考選制度等 9 部分,譯釋各種官職、機構的名稱、建制、職掌的沿革及有關制度的變遷。縱觀中國四千餘年官職演變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