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太平山:半是葱蘢半是煙

太平山,是我登臨次數最多的山。而每次登山的路,並不一樣。太平山究竟有多少條路可以上去,恐怕沒人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平生登山無數,只能說,太平山登山路徑之多,絕無僅有。港島四個行政區,圍繞太平山的灣仔區、中西區和南區,每個區的上山路徑都數以十計。就是離得較遠的東區,也有多條行山徑,經由別的山頭抵達太平山。

 

這也許可以看作香港多元社會的象徵。歷史的偶然,造就了這座獨特的城市,中西交匯,南北共融,紛紜而通達。香港不是簡單的政治符號或經濟符號,她有自己的成長軌跡,自己的喜怒哀樂,光榮與恥辱,歡樂與憂傷。尤其在濛濛細雨中登頂太平山,這樣的感覺襲來,滲入心底,濃得化不開。

濛濛細雨太平山,山路蜿蜒白霧間。
白霧如紗拂面過,不知不覺已山巔。
此時回首來時路,半是葱蘢半是煙。
一陣涼風驟然起,原來南國也冬天。

大凡寫登山的事,多從山腳寫起,沿山路蜿蜒而上。寫太平山,卻不能如法炮製,山路入口實在太多了。所以,我就直接從山頂講起。

 

太平山本就俗稱「山頂」,建有山頂廣場。只是山頂廣場地處爐峰峽,並非真正的山頂,到太平山最高處香爐峰,還要步行差不多半小時山道。山頂廣場既是一座綜合性商場(前身為山頂酒店),也是一個地標性旅遊點。這裏沒有旺季淡季之分,一年到頭人流如鯽。廣場上除了應有盡有的各色商舖、老字號餐廳、兒童遊樂場等諸般設施,凌霄閣、杜莎夫人蠟像館、獅子亭等景點更是名聞遐邇。

 

任何一座山,都或多或少有一種彼岸效應:從山下仰視山頂雄姿,從山頂鳥瞰山下風光,各有其趣。只有太平山不一樣,它似乎是專為鳥瞰而存在的。人們談起太平山,通常不會講山本身,而是繪聲繪色地講山下的城市。並不是太平山沒有可講之處,而是這座山與這座城的結合太緊密了,從山頂這個角度欣賞城中的海灣和樓群,又實在太美。其驚豔程度,會讓你完全忘記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人說,把香港比作永不落幕的風雲大片,太平山是最好的觀影台,山頂廣場則是最佳卡位。

 

於此觀景,或麗日高照,碧空如洗;或新雨初霽,薄霧纏綿;或月色如泄,星漢渺茫;或華燈璀璨,煙火人間⋯⋯其萬千之氣象,百般之風情,斷不是一篇文章容得下的。

 

登太平山還有一個引人入勝之處,山頂廣場並不是行程的終點,而只是一個轉折點。如果時間允許,你可以繼續山野之趣,也可以方便地返回市區。這時,你有多個方向、多種方式可供選擇。而你作出的每一個選擇,都會讓你看到別樣的景致,或踏入一段特別的歷史,不經意間領略香江百年風雲的點點滴滴。 

 

本文摘錄自《藏在地名裏的香港》

優美散文:作者精選數十處香港地名,從中撰文探究香港歷史文化,講述在港生活諸多趣事。


手繪地圖:每篇文章文首配有手繪水彩地圖,標註著名景點與人文古跡,文藝清新,直觀介紹香港各地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