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從春晚看中國

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是中國最重要、最受歡迎的年度文化活動之一,由中國中央電視台(CCTV)主辦。春晚通常在農曆新年舉辦,節目包括歌曲、舞蹈、相聲、小品、魔術等形式,以展示中華民族的文化和藝術。

 

早在改革開放之前,春節期間就有了春節聯歡晚會。但是,那時電視還不普及,所以晚會主要以廣播、露天電影等形式呈現,並且只能在當地播放,無法覆蓋全國。直到1983年中央電視台開始主辦春節聯歡晚會,並通過電視台進行全國性直播,才使得春晚成為了一種全國性的文化活動,並進一步促進了電視的普及和發展。正是由於電視的普及,春晚才得以成為中國最重要、最受歡迎的年度文化活動之一,吸引着億萬觀眾的關注和熱愛。同時,電視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文化媒介,不僅讓文化傳播變得更加便捷和廣泛,也成為了人們了解世界和認知文化的重要途徑。

 

這也預示着一個新時代的到來——一個建立在市民社會基礎上的大眾文化時代。在這個時代,單一的主流文化被打破,人們對於文化和審美的需求和認知變得更加多元化和個性化。

 

春晚作為一個展示中國文化的重要窗口,也在不斷地推陳出新,吸收新元素,滿足不同觀眾的需求和喜好。80年代是大眾文化從萌芽到壯大的時代,也是春節聯歡晚會的黃金時期。這個時代的春晚不僅是一台文化盛宴,更是在催生和引領着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通過春晚的舞台,各種不同類型的表演藝術得以呈現和傳播,例如流行音樂、小品、相聲等。春晚也成為了各種流行文化元素的集散地,從服裝風格、舞台效果到表演形式,都在不斷吸收新元素和新潮流。這些元素隨着春晚的傳播和普及,逐漸進入到全國的文化生態中,促進了中國大眾文化的多元化和繁榮。

 

春晚還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國大眾文化的審美趣味。隨着春晚節目的不斷改變和創新,觀眾們的審美觀念也逐漸發生了變化。從節目形式上來說,早期的春晚節目內容單一,以歌舞、雜技和相聲等為主,而現在的春晚則更加多元化,包括流行音樂、戲曲、舞蹈、小品、魔術等多種表演形式。同時,隨着科技的進步,春晚的舞台和燈光效果也越來越華麗、高科技,呈現出更加壯觀的場面。另一方面,從觀眾的角度來看,可以看到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審美意識在這幾十年間的巨大變化。早期的觀眾們穿着樸素,座位上沒有什麼道具,而現在觀眾們的服裝、化妝和舞台互動等都變得更加時尚和精緻,彰顯了中國大眾文化的發展和進步。春晚的主持人和表演嘉賓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些曾經風靡一時的明星現在已經淡出了公眾視野,而另一些新生代的演藝人員則逐漸嶄露頭角。但是,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春晚都是展示中國文化和民俗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球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之一。

 

在當今消費主導的時代,大眾文化蓬勃發展,但其中的泥沙混雜讓人難以辨別優劣。春晚作為一台官方主辦的晚會,一直嘗試在大眾通俗文化和嚴肅的精神高度之間尋找平衡。在消費和娛樂的洪流中,春晚一直在努力塑造新的精神標杆。

 

總之,春晚不僅是一個文化活動,更是一個代表中國社會轉型和文化變革的標誌和象徵。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春晚也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不斷演進和變革。

 

▲本文摘自《當代中國文化》

  閲讀 · 推薦  

孫宜學 著

ISBN: 9789888861064

 

文化是民族的血液,是維持文化肌體健康運行的基本保障。中華文化悠久的歷史與光明的未來是相輔相成、一體並進的。因此,作為中國文化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階段,1949年以來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既有中華文化的一般規律,也帶有鮮明的時代特色,所以,瞭解這段文化,對準確理解中國歷史、中國共産黨歷史和中國社會的變遷,都是必要且迫切的。

本書主要結合青年讀者的閱讀習慣,擷取當代中國文化的一些基本元素,以比較通俗的語言,介紹當代中國文化的發展史和相較于中國傳統文化出現的一些新變化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