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提燈者言

踐行醫療使命,
受訓護士乃祝福人世間重要的一員,
其地位與良醫和善牧並列,當仁不遜。
—奧斯勒(William Osler)

十九、二十世紀之交,被譽為「現代醫學之父」的奧斯勒醫生充分肯定受訓護士的貢獻。近代護士的專業發展以南丁格爾(Florence Nightingale, 1820-1910)為奠基人,其「提燈者」形象深得人心。1860年代起,歐美多地受南丁格爾的啟蒙,紛紛建立護士教育制度,提升護理專業水平。對於在克里米亞戰爭(Crimean War, 1853-1856)中受傷的官兵,南丁格爾的睿智和勇氣,仿似是照亮黑夜的明月。當時,她帶領38位女士,在土耳其斯庫台(Scutari)的四所臨時軍人醫院服務。她在資源匱乏下創造條件,治療和安慰院內的傷兵。1855年2月,倫敦《泰晤士報》(The Times)刊出報道,以手提「午夜燭光」(midnight vigils)的形象,描繪她在晚上巡察病房的情況。同月,《倫敦新聞畫報》(Illustrated London News)刊登她提燈照料傷患的黑白版畫,此圖像隨即引起各界迴響。除了啟發更多以「提燈女士」(The Lady with a Lamp)為主題的藝術作品,她更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護士代表人。

 

南丁格爾的影響深遠,她關注軍隊的健康。她以軍人醫院的日常數據為理據,進言英國陸軍部(War Office)改善軍隊的衛生條件。1856年2月,戰爭結束,她返國休養。及後,她繼續以統計工具,參與研究和推動英國的衛生改革。1858年,她成為皇家統計學會(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首名女性會員。此外,她接納衛生改革推手之一的查維克(Edwin Chadwick, 1800-1890)建議,以淺易的語文寫成《護理劄記》(Notes on Nursing: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該書在1859年出版,短短兩個月內在英國售出15,000本;旋即於美國出版,同亦廣受注意。不及兩年,美國發生內戰,軍事醫院的營運和管理者紛紛向她取經。往後的一二十年,她分別在英、美兩地推動護士專業訓練的發展。此外,她多年來關注英國派駐印度的士兵及軍人醫院的衛生條件,改革當地軍人醫院匯報病者數據的方式,有效了解及研究改善醫院管理以至社區的公共衛生。

1930年代的廣華醫院

說到香港,廣華醫院的護士訓練課程發揮了承先啟後的作用,兼顧了傳授專業知識以及啟發學員關懷患者。1922年為護士訓練課程之開始,醫院起初有意招收男、女看護生;但當時男看護生的申請並不踴躍,故廣華醫院以女看護生為主。踏入1920、30年代,九龍區人口快速增長,婦產科服務需求甚為殷切,廣華醫院拓展女護士及助產士的培訓。廣華醫院護士訓練課程因應立法局於1931年通過《護士註冊條例》(Nurse Registration Ordinance),修改護士訓練及考核的要求。護士註冊制度確立後,廣華醫院護士畢業生的專業資格獲得認可,出路亦較以前廣闊,他們可以到不同的地區工作,如前往新界各處服務不同階層的人士。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日本佔領香港,廣華醫院的醫護在資源匱乏的環境下,勉力維持醫療服務,成為九龍地區唯一服務普羅大眾的醫院。

1911年廣華醫院啟用,港督盧吉(中間戴帽者)及總登記官(後改稱華民政務司)蒲魯賢(中間穿西裝者)親臨開幕典禮。

戰後,九龍區人口持續增長,廣華醫院肩負了重大的醫療責任。作為一所政府補助和慈善醫院,廣華醫院每天有大量的病人輪候求診和入院,護理工作十分繁重。醫院致力培訓護士,以擴大護理團隊,迎合不斷增加的醫療需要。1960年廣華醫院新護士校舍和宿舍落成,提升了護理教學的規模。隨着醫學的發展,護理課程與時並進,讓護士學生和護士獲得最新的專業護理知識。從最初加入「初級護理課程」,到其後畢業生透過不同的培訓,晉升為專科護士,使香港護理發展更趨專門化。1990年代前,廣華醫院的病房仍是十分擠迫,帆布病床廣泛使用,縱然護理工作環境未如理想,但廣華醫院仍作出多方面的改善,以完備護理教育的發展。

本書以口述歷史的方式,訪問了24位護理人員,他們是1960年代至1980年代廣華醫院護士學校的畢業生或是在學校從事護理教育和行政多年的護士。訪問記錄了他們重要的人生經歷:學習護理知識到成為專業護士,並繼續進修從而成為護理專業的領航者。他們堅守各自的護理崗位,發揚南丁格爾的專業護理精神。他們見證了香港戰後護理教育的發展,生動描繪了廣華醫院如何善用資源,為香港市民提供優質和嶄新的醫療和護理服務。

 

本書首兩章提供一個較全面的香港護理教育歷史,讓讀者可以掌握香港的醫療和護理發展背景。其後再結合護士訪問內容,讀者將能更全面認識廣華護理教育的進程,以及其對香港醫療作出的貢獻。接着根據受訪者的訪問內容分類,記載了他們學習和工作的辛勞和廣華醫院護理教育對香港醫療的重要性。最後,收錄了「記錄者心聲:生命的禮讚」,由十名負責訪問的浸會大學歷史系學生撰寫,記錄他們參與是次口述歷史計劃的點滴。在書末附上「廣華醫院及護理發展大事年表」,讓讀者更容易掌握廣華醫院的發展。

 

黃文江、羅婉嫻、范永聰


本文摘自《提燈者言:廣華醫院護理教育歷史》導言

閱讀推薦

提燈者言:廣華醫院護理教育歷史

作者: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888809080

 

香港的護士訓練,早在19世紀末於教會開辦的醫院展開,護士專業從而引入香港。至戰後,因香港人口增加,對醫療服務需求大增,急需擴大護理人才的培訓。隨着社會的發展,對公共衛生需求不斷變更,護士專業的培訓更趨多元化。從護士專業的發展,可以印證香港社會與公共衛生的演變。

 

本書是廣華醫院護理教育歷史的研究成果。研究團隊除梳理歷史資料外,並以口述歷史的方式,探討廣華護理教育於香港醫療發展的重要性、護士角色的轉變及透過他們的工作經歷反映香港社會發展的不同面貌。這項研究計劃的成果不但豐富了東華在護理教育及醫療發展的歷史,對研究香港公共衛生及社會演變更有莫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