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深耕者札記三:香港文化制度

從開埠至今,香港發展邁向一個更成熟、更穩定的社會體系,累積了一定文化底蘊和特色。2022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本年度在書展芸芸出版品中,中華書局想帶領讀者從宏觀視野到微觀視角鎖定香港,包括了解這座城市的文化面貌、商業特色、政治發展以至於培養下一代的教育制度。以下編輯介紹的每本書均由社會各範疇資深的專業人士撰寫,是不可多得的權威之作,也是時候拉闊讀者對香港現況與未來的思考。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馮邦彥,曾任香港東南經濟信息中心分析員等職,長期從事香港經濟、香港資本與財團、香港金融與地產等領域的研究,並就有關方面出版過多本專書。他除了熟悉香港的經濟研究,亦曾在港生活七年,走遍各區,看過不少香港的影視作品,以至報刊、小說等,讓他對香港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次他善用所識,再收集了很多香港發展相關的資料、文獻,嘗以客觀筆觸寫成逾三十萬字的《香港城市掠影》。

書中將香港定位為一個貫通中西的國際商業大都會,特別從城市面貌、文化色彩以至商業都會三方面切入,勾勒這個地方的城市掠影,內容多元,包括各區發展、公屋建設、貿易洋行、風水玄學、影視娛樂、海港碼頭、交通運輸、電力供應等,可作了解香港百年演變的一個窗口。為了讓不認識的讀者更好地掌握書中所述的香港面貌,更從各方借來不少珍貴圖片、地圖,相信即使是內地讀者,也能通過此書,對香港有個宏觀的認識。

2022年是香港回歸25周年的重要日子。我們編輯部去年底已開始籌劃,打算出版一本圖錄,以圖文並茂方式記述香港回歸以來重要事件。於是,我們邀請緊密的合作伙伴——香港地方志中心一起共同策劃。但考慮到同期定會有不少同類型的書刊出版,如何突圍而出,做出自己的特色呢?

經多次商議後,決定本書以內地和香港的「情義」作為主軸,選取25件大事,集中展示香港回歸25年來兩地之間,尤其是民間的互動與交流。書名定為《回歸‧情義25載》。在文字表述、插圖排版等方面,盡量透過簡單直觀、生活化和趣味化的方式處理,目的是更貼近大眾的閱讀興趣和習慣,喚起讀者對回歸情義的真摯情感。我們期望透過此書,讓讀者加深認識内地和香港之間血脈相連、命運與共的故事。

緊接回歸25周年慶典,中華書局另一本出版物——《我們的油尖旺故事》也是呈現給香港的回歸之禮。油尖旺薈萃了多元文化,是香港最富有特色的地區之一。

多年來不少港產電影更爭相在長長的彌敦道街頭取景,提起油尖旺,必然是大眾最熟悉的尋常香港風景。這裏中西合璧、多元共融以及充滿活力,《我們的油尖旺故事》一書就是完美地呈現油尖旺獨特的風貌。這本書由教育大學副校長李子建教授及油尖旺民政事務署專員余健強先生共同策劃,內容從油尖旺的歷史、古蹟開始說起,然後述及在該地區上學、工作和生活的人士,其中更訪問了油麻地果欄和花墟的地區人士。至於第三章,則介紹油尖旺的文化藝術特色、體育設施和機構等,文化地標——M+、故宮博物館都是香港今年非常觸目的新建築,吸引不少本地及海外遊客慕名而至。另外,書中更揭開重慶大廈的神秘面紗,帶讀者認識香港的多元文化。最後一章人物篇,聚合了多位社會賢達的人物專訪,是微觀城市不可錯過的讀物!

 

如果說油尖旺是薈萃文化特色的地區,我們把鏡頭移至港島老區西營盤,又會看見另類的香港風景。位於港島以西的西營盤,在舊區在地鐵通車後,城市面貌急速轉變。有多少人知道,這裏曾是英軍駐紮之地?營盤的英文名為Encampment,而昔日軍營的位置就處於薄扶林道香港大學山坡一帶,那裏曾築有砲台,有士兵駐紮。戰爭時期,西營盤又經歷過動盪歲月,在地區發展史的方面,恐怕暫時沒有一本書能及得上《城西溯古——西營盤的歷變》這本書了。

作者黃競聰是西營盤的老街坊、地區紮根者,多年來他在區內工作與遊走,帶領社區導覽團,向學生和大眾解構西營盤的面貌與特色。《城西溯古》是他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厚地呈現西營盤的發展歷程與面貌,當中也充滿着歲月變遷的痕跡,一抹抹消失的風景與人情故事,都在他的筆下記錄下來。如果有興趣認識西區歷史的讀者,翻開這部地區歷史著作,相信會與編輯一樣,感到大開眼界呢!

 

如果把鏡頭再收窄,移至觀察全港學校的特色又如何?香港能從小漁村發展為國際城市,教育自是至關重要的一環。香港中華書局自2017年起,都會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於香港書展期間推出至少一本與本地教育相關的新作。

自2020年起,我們決定以全港不同地區的學校為主題,從港島中西區開始,到九龍,再以新界與離島告終,組成香港學校故事三部曲。

第一本是《搖籃地:中西區教育今昔》,其後是《承教·城傳:九龍學校的故事》,今年則為《林蔭下教育:新界和離島學校的故事》。其實從三本出版物的不同書名,讀者已能大致上觀察到港九新界不同地區教育的差異:新界與離島屬香港整座城市最晚發展起來的地區,多保有濃郁的華南鄉土風俗與自然環境──不就是在田園環繞、葱翠林蔭下接受教育嗎?從前的鄉校學生多為農家子弟,上課不忘農時、課程甚或包括農耕知識。作者團隊一一走訪新界多所現存超過一甲子的學校,與師生及校友對談,有笑有淚,紀錄不少現在已然褪色的新界校園老時光。

聚焦在不同鏡頭下的香港,無論以宏觀或微觀角度來觀看,你會發現,這是一座具有獨特的文化特色、充滿活力的國際之都。深耕者雖然不是導演,只是默默做書的人,但透過紙上鏡頭,也可以與讀者一同走遍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