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深耕者札記四:香港生活舊影

多年來中華書局出版不少關於香港專題的叢書,除了是重視文化傳承,我們更希望能拓闊眼界視野去觀照香港。無論以文字還是影像,我們非常期望透過出版留下社會的集體記憶,從而啟發未來。

 

今年的重點出版物也不例外,我們推出了圖文集《黑白以外‧繽紛歲月》、飛機專書《由啓德至赤鱲角》、電車天書《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以及《鐘樓舊憶──中電總部雜記》,以下就由各位責編與讀者分享每本書背後的珍貴之處。

 

一幀畫面豐富的舊照,最能勾起我們對昔日香港的美好回憶。但我們見慣的香港老照片圖冊,都是黑白照片,彩色照片都是鳳毛麟角,極之罕見。皆因彩色膠卷在1930年代才開始應用,但成本昂貴,要到戰後才開始普及。收藏家林準祥,近年來從不同渠道收集到數百幅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極之珍貴的香港彩色老照片。他特意從中挑選280多張,輯成《黑白以外·繽紛歲月》。

透過這本書,讀者可從遊客的視角,重新細味香港五六十年代的街道風貌、山頂下的維港景色、經典地標、寮屋平房、徙置房屋、漁民生活等。還有不少已成追憶的景點,如虎豹別墅、天主教聖母座堂、中英邊境禁區及葡屬澳門的舊區等。此外,編者特別從舊雜誌中挑選有代表性的文章和報道,保留原文輯錄的特色,重現當年民生的實況,讓讀者在欣賞色彩繽紛的歷史圖片之餘,更能跨越時空,感受六十年之前香港人的生活。

 

陪伴港人成長的記憶,少不了全球首屈一指的香港航空業。從事機場工程及維修行業,服務香港國際機場近二十年的吳邦謀,擁有豐富藏品,熟悉香港航空史,能說會寫,每次都能跟我們如數家珍分享舊物背後的航空故事,早在中華書局出版過兩本關於香港航空史的圖文書,而且曾作再版修訂。

然而,香港航空業的故事未完,香港國際機場第三條跑道在今年啓用,作者手上尚有很多未曾曝光的珍貴收藏,包括舊照、明信片、手寫機票、登機證,以至我們在經歷兩年多的疫情後難免特別留意的針卡等,舊作也較少提及赤鱲角機場的最新發展。我們很榮幸今年能繼續出版吳邦謀的新作──《從啓德到赤鱲角》,以實實在在的舊物、文獻,為香港百年航空史的發展變化,多留一頁見證。香港首架民航客機是什麼、A380在維港低飛的震撼場面、已結業的港龍航空今昔等等,本書帶讀者懷緬過去,也讓我們從香港國際機場的規劃、建設歷程中展望未來。為了讓喜歡飛機的讀者,可在回顧歷史之餘,懂得分辨不同的飛機型號,本作更特別附有一章「飛機指南」,設詳細圖表,一表在手,往後便可按照上面標示的不同特徵,辨別出波音與空巴,以至不同型號的飛機。

由於藏品珍貴,書沿用前作風格,以大幅的精美彩圖呈現。書後附詳細的大事年表,由1891年美國雜技員飽德溫兄弟以熱氣球於快活谷創下香港前未有的升空紀錄,說至2022年4月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完成試飛。希望《從啓德到赤鱲角》的出版,能帶大家重溫香港起飛的過程。

 

舊物就是過時、老土的代表嗎?見證香港百年變遷,非電車這「舊物」莫屬了。香港電車俗稱叮叮,自1904年行走至今,是港人和遊客非常熟悉和喜愛的「香港標誌」。2021年,香港電車更榮獲健力士世界紀錄™認證為最大的雙層電車車隊。寫成《由電線車說起:駛過百年的軌跡》一書,絕對是不容易的事,因為作者之一謝耀漢曾分享道,他在過去挖尋、收藏許多與電車相關的資料,並且加以整理、爬梳,才能完成這部中文版的電車專書,有如電車編年史般的著作,更成為2022年香港書展的暢銷書之一呢!

兩位作者(謝耀漢、John Prentice)是電車愛好者,也是收藏家。其中John Prentice是英國Tramway & Light Railway Society前主席,他的專長就是電車模型製作,曾主辦不同電車模型比賽讓各地愛好者交流,對世界各地電車有深入研究,特別鍾情香港電車。兩位作者在書中鉅細無遺地梳理、挖掘超過百年的電車歷史,除了透過文字記錄,本書還附上逾五百張珍貴的圖片。翻開本書有如翻開一座電車博物館,上篇見證電車發展源流的基礎,下篇則具系統性地整理如電車票、電車站、電車款式等重要的發展細節,讀後一定會加深你對香港電車的認識。

 

除了電車與港人生活息息相關,全港為數不多的電力公司之一——中華電力有限公司,成立於1901年,歷史也非常悠久。提起中電,我們會想起亞皆老街147號中電前總部那座具特色的老鐘樓。從1940年起大樓落成,直至2012年退役為止,大樓成為中電的總部長達七十多年。2018年,中電總部被評為一級歷史建築。古物古蹟辦事處在報告中稱:「中電總部不僅是一家公司的象徵性建築物,也被視為當區的地標。

此外,它代表着嘉道理家族在香港無可取代的地位。中電總部是嘉道理家族的重要資產,而他們的居所,也座落在這重要資產後方、並以該家族命名的山上和路上。」這座鐘樓將會活化成為文化館,展示香港電力發展和嘉道理家族的歷史。我們和社會發展回顧項目合作出版的這本《鐘樓憶舊 ── 中電總部雜記》,通過多幅珍貴的圖片和員工的口述歷史,述說着中電、鐘樓和香港人患難與共的故事。

 

延續至今的舊事舊物有些已經消失,有些仍得保存下來,甚至發展蒸蒸日上,未至於步入消失行列。事實上,舊物最珍貴之處不在於市場價值,而是它實實在在反映了時代變遷之貌,見證、陪伴港人多年生活。翻開每書本,踏上一趟重拾回憶之旅,而我們鍾愛的香港,就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