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word('consent_desc')}} {{word('read_more')}}
{{setting.description}}
{{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畫說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兩千多年來,《道德經》(又名《老子》)一直是中國文化思想的一座主峰。雖然只有短短的5126字,但道盡無窮人生、宇宙與生命的智慧。如果沒有《道德經》,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將失去一大半光彩。
古今中外的高人,談起《道德經》,已不再是讀沒讀過的問題,而是讀了多少遍。尼采說:「《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魯迅說:「不讀《老子》就不知中國文化,不知宇宙真諦。」諾獎得主黑塞感慨:「我們現在所急缺的智慧,都在《老子》裏。」
成書以來,《道德經》指引無數人從低谷走出,從迷茫走向開闊,被奉為一生的「精神導師」。海爾的張瑞敏,將《道德經》中「有生於無」定為海爾文化。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推崇老子的管理哲學,「道可道,非常道」。帝王唐太宗、朱元璋、宋徽宗更是親自註解《道德經》。
——《畫說道德經》之《多言數窮,不如守中》篇 ——
- 原文 -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釋讀 -
天地沒有偏愛之心,對待萬物就像對待用草編的「芻狗」一樣,讓其按照自身規律自生自滅。聖人也沒有偏愛之心,對待老百姓也像對待用草編的「芻狗」一樣,讓其按照自然規律生生不息。
天地之間就像一個巨大的風箱,雖然是空的,但它並不會縮屈,一旦動起來又包含巨大的動力。
政令和說教太多,反而會走向衰落,倒不如堅守靜虛的大道,讓其按照自然規律發展運行。
- 智慧啟示 -
物極必反,這裏的「不仁」,其實是「大仁」,沒有「偏愛」之心,正是一種不刻意於愛的「大愛」。這是讓萬事萬物復歸於自然的本性,讓它按照固有的天道發展。只有這樣,萬事萬物才能各顯生機、競求發展,出現一派欣欣向榮的局面。
而我們一旦過多地注入個人的情感,表面上是愛,結果卻違背了自然發展的大道,反而對事物造成了傷害。
小時候在農村,晚上經常去樹林裏捉蟬蛹,有時候會碰到一些變出一半的蟬蛹,蟬的半個身子露在蛹殼外,吃力地從蛹內向外掙扎,大半天都沒有多大變化。小朋友們實在不忍心看到蟬這麼艱難地脫殼,便好心地用手把殼撕開,於是蟬不費勁地從蛹中掙脫出來。第二天早上起來,扣在大盆子下的蛹都變成了漂亮的蟬,身上披着一雙透明的蟬翼,個個精神抖擻,一不小心沒注意,呼啦一下都從盆下飛上了空中。但是,把殼撕開的那只蟬,卻躺在原地未動,仔細一看,原來它的翅膀只張開了一半,根本就飛不動。原來,蟬從蛹中掙扎而出,是自然的規律,通過掙扎用力的過程,將營養體液擠壓到翅膀上,從蛹中出來後,翅膀才能發育完全,而正是小朋友的「愛心」,讓蟬失去了飛行的能力。
這種「愛」,成了一種「害」。
將此用於我們的人事,我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少吃苦、少磨難,會不會好心沒有好結果呢?
✦閱讀推薦
作者:王家春
ISBN:9789624592955
出版商:開明書店
《畫說道德經》將老子《道德經》的81篇經文配以81幅詼諧有趣、使人眼前一亮的哲理中國畫,附以原文和作者的釋讀,加上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啟示,使本書通俗易懂,使讀者在輕鬆愉快的閱讀中獲得營養和啟示。
2021 ©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