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閱讀劉以鬯:小說創作與散文書寫

劉以鬯是香港著名的重要作家、小說家之一,同時也是一位重要的編輯前輩。作為南來文人,劉以鬯早在上海時期(四十年代)已開始創辦懷正出版社,從籌備到結業,劉以鬯不遺餘力地推動現代文學。五十年代後扎根於香港,自此筆耕超過六十載,作品兼具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色彩,名作《酒徒》和《對倒》影響無數後代讀者。

 

中華書局推出劉以鬯三部作品,分別是:《陶瓷》復刻版(中篇小說)、《馬來姑娘》(中篇小說)和《同道心影——記憶中的文友》(散文),讓讀者從作家的不同創作面向來窺探其創作脈絡與文學關懷,於劉以鬯先生逝世五周年之際,緬懷這位重要的南來作家。

《陶瓷》(復刻版)*書展限定

劉以鬯一生興趣廣泛,其中一樣就是喜歡收藏陶瓷。《陶瓷》在1979年由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收入《海外文叢》書目一列。小說中將人性、慾望刻畫入微,創意豐盈,語調質樸自然,反映了時代特色,也是現代中國小說中與別不同的新穎題材創作。

 

1979年初版《陶瓷》絕版多年,如今將原書復刻,並附贈全彩精美別冊。別冊中,特別收錄劉以鬯生前陶瓷收藏品,以及關於《陶瓷》的兩篇深度評論,引導讀者閱讀、賞析以及重新發掘《陶瓷》這部小說的劃時代意義。

《馬來姑娘》是劉以鬯創作的中篇小說,一九五九年五月十八日至七月二十九日在《星島晚報》連載,分為七十三回,每回都配有關山美繪畫的插畫。

 

故事的場景設於遠離新加坡都市的「甘榜」(馬來文Kampung的譯文,意指鄉村),此地以東西為界:馬來亞人住在河東,中國人住在河西。兩岸之間雖建有小橋,人民卻未能溝通、了解,時常發生大小糾紛。故事主人翁是馬來少女拉絲蜜與捕鱷為生的中國男子鄭九,兩族之間本來難以通婚,但經歷人類的爭鬥與自然災害的磨練,二人最終排除萬難,共諧連理。

 

在這個虛構的愛情故事中,作者以象徵的手法,暗寓各民族應該相親相愛、和諧共處的思想。着墨於人與鱷魚之間的搏鬥,旨在說明人與人的搏鬥,是可以且應當避免的。停止衝突,各個民族才可以安居樂業,方能讓美好的希望變成現實。《馬來姑娘》中包含了對於馬來婚禮傳統、回教習俗、生活習慣,以及南洋建築、景物的描寫,敘事手法亦頗具電影感,既可視作有趣通俗、具異國風情的愛情故事來閱讀,亦可細味作者蘊含其中,更為深刻的對民族融和與和平共處的信念。

劉以鬯先生一生筆耕辛勞,自一九三二至二○一五年,八十餘年間寫下逾六千萬字作品,以小說為大宗,散文僅屬小量。在不多的散文裏,涉及與他人往來故事的,迄今只見一九七三到二○○五年間執筆的十八篇,憶述了十五位不同輩份的文友,包括葉靈鳳、豐子愷、徐訏、巴金等,分別首發於香港報紙副刊、雜誌或文學團體的紀念特輯,再先後收入《看樹看林》(一九八二)、《短綆集》(一九八五)、《見蝦集》(一九九七),《暢談香港文學》(二○○二),《他的夢和他的夢》(二○○三),《舊文新編》(二○○七)等書。這批文字,在寫人散文領域中頗有特點,難能可貴;對了解作者交誼、生平和文壇人事、史跡有重要價值,本書編者梅子因而動念,將它們收攏成冊,並為每篇文章撰寫「編者附言」,簡介所寫作家的生平與成就、作者與他訂交的來龍去脈,說明文章的版本。

 

劉先生回憶長輩、同儕、後秀,寫法有時骨架完整、姿彩紛呈,有時不拘一格,自由自在,抓住交往中最深刻的往事,着眼於同道的行止在他心中的投影。本書有些文字暗藏、提示作者及其文友的生平、業績(包括編輯、寫作、教學)或香港文壇的動態訊息,這些記錄都是貨真價實的第一手資料。

 

文學既有傳承,也有創新。出版能維持文學的傳播效應,生生不息地洗滌讀者心靈。尤記得當年劉以鬯先生擔任報章及雜誌編輯時,不斷鼓勵後起新秀勤於筆耕,由他編輯的刊物持續提供良好的園地讓作家發表作品,而劉先生自己也是十分優秀的作家。我們從閱讀開始,走進文學大師劉以鬯的世界,一起探索文學的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