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目錄 購物車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商品總數的上限為 100 件,請調整數量再點擊購買

鴛    鴦

     說「鴛鴦」是香港道地的飲品,我無法提出反對的證據。但三十多年前,在離香港不遠的一個小城,我親耳聽到有人在餐室揚聲:「一杯鴛鴦!」那些餐室自然十分簡陋,沒有過膠的餐牌,也沒有午餐、常餐之設。是否有餐室老闆發明這飲料,更無從稽考。大概是有客人這樣「柯打」,才有「水吧」(調製飲品的服務員)為客人泡製。最有趣的版本可能是「一天,某餐室的伙計因為跟女友拌嘴,心情不好,有意無意把咖啡注入半杯紅茶上枱。客人呷了一口,竟覺其味無窮,深入查詢,始知是『咖啡溝奶茶』,於是街知巷聞,為人所愛。」


     這當然是虛構。總之「鴛鴦」是什麼,餐室與客人早有默契。一杯「鴛鴦」就是一杯「鴛鴦」,無須說明咖啡與紅茶的比例,也無須爭辯其味道或質感。反正是客人愛喝才落單,假如不信任這餐室,也不耐煩在裏面坐上一句鐘,讓一把舊式吊扇,習習地吹拂着一陣滲出杯沿的香氣,吹拂着手上報紙的頭版和副刊。


     不管是否道地的出產,「鴛鴦」之名不脛而走、無翼而飛,餐牌雖沒有寫明,人人卻心照不宣。誰會認真討論它的好壞呢?這「鴛鴦」卻是如假包換的「大眾文化」。有人也許看不起它,說它是一種混雜而成的hybrid,既剝奪了咖啡的豪邁濃烈,也破壞了紅茶的優雅細致。文化人會搖頭,說它反映了香港人貪婪兼併的心理、不講純粹的取態。但關心身體的人說:咖啡太燥,紅茶偏濕,「鴛鴦」正好取其所長、去其所短,燥濕互濟,實有益身心。


     我非本土文化的捍衛者,但覺得像「鴛鴦」、「西炒飯」、「中式牛柳」等飲食,都應有其適當的品位。只要你選對了店子,水吧服務員絕對不會介意為你調弄一杯「鴛鴦」。看他一手提起咖啡壺,一手提起茶壺,合乎比例地,向透明的玻璃杯注入兩道熱流,姿勢並不特別優雅,然而,在電光火石之間茶啡同體,陰陽互補,東西文化就這樣調合交融,不離不棄。


     我樂意見到「鴛鴦」在餐牌上出現(英文叫它tea-coffee 或yuanyang 也無妨),超級巿場買到即沖即飲的包裝,飲食專家討論種種調製的竅門。但與其把它標準化,成為高級餐廳的時髦飲品—收費昂貴卻又品質淪落—倒不如仍讓它在民間流傳,仍讓我們坐在那至愛的餐室一角,一個水吧服務員為我們沖調泡製。既然「鴛鴦」是我們的文化,就應像文化那樣,自由地發展、演變、延續它的生命力。

 

(本文摘錄自《楓香與萵苣》)

———————————————————————————————————————————————————————————————————————

 
 
 
 
作者:    陳德錦
出版商: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  2020-11-30
ISBN:   9789888676590
裝幀:    平裝
頁數:    201
分類:    港澳文學
 
 
 

       《楓香與萵苣》為作者的散文集,內容分旅遊、雜事、談藝、史臆四部分,首三部通過對生活、文學、藝術細緻的觀察,抒發對人生、藝術的感受,筆法精煉、風格雋永。第四部分,作者細緻分析趙孟頫、「像聲」藝術、荊軻及項羽的事跡,寓學術於抒懷,情理兼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