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MENU CART {{currentCart.getItemCount()}}
The maximum number of items is 100, please adjust the quantity and purchase again

冬節糯米圓

「冬節」即冬至,也是民間的傳統節日之一。在農曆中沒有固定的日子,在陽曆中則固定在十二月二十二日。潮州人過冬節的特別之處是家家戶戶都要做糯米圓,俗稱「冬節圓」。

潮汕人家往往趕在冬節以前舂好糯米粉,到了冬節前一天的晚上,便闔家老少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搓捏糯米圓。冬節糯米圓搓得越大大小小參差不一越好,名為「公孫父子圓」, 是男女老少和睦圓滿的象徵。

冬節這天凌晨,除要用煮熟的紅糖湯圓祭拜祖先和司命公之外,家中各人,不論大小,都要吃湯圓,吃了湯圓就算增加了一歲,這也許是古代曾以冬至為歲首的一種遺風吧!祭祖以後,就拿祭祖的糯米圓貼到門環、牀頭、櫃頭、飯桶、廚灶、穀倉、米缸、碓臼、水車、犁耙、牛舍、豬寮、雞棚之上,幾乎無所不貼。以此表示人們對用物、農具和家畜的感激之情,同時也作為一切事物圓滿順利的象徵。據說所貼湯圓要過三天後才可取下,否則,取的人指甲邊的皮膚就會皸裂。饒平鳳凰鎮還要在老爺和祖宗的香爐裏插上湯圓,三天後便把湯圓取下來煮給大家吃。相傳如果不到三天便把湯圓取下,取的人非流鼻涕不可。

這一天,耕牛也要牽回家中過節,還要用湯圓餵牠。如果牛不肯吃,便要設法用菜葉、蔗葉之類包着哄牠吃,牛吃過後也算大了一歲。有些地方還要在牛的前額、雙角、脊背、尾巴等處貼上湯圓,希望牠和主人一樣添福增壽。

 

生產水果的地區,還要把冬節圓貼到果樹上,並在果樹上劃破一點樹皮,澆上圓湯,以祈來年豐收,碩果累累。

有些山區,還在門環上插榕枝、竹葉,以祈家中各人像榕樹一樣健康長壽,像竹子一樣節節高升。

本文摘自《潮汕風物談》

潮汕風物談

作者:彭世獎

出版商: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ISBN:9789622317970

 

潮汕地區,位處粵東一隅,風景秀美,氣候溫和,物產豐饒,人傑地靈,文物鼎盛,唐宋以來素有「嶺海名邦」「海濱鄒魯」的稱譽。

 

潮汕文化,既保存了中原文化的餘緒,亦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方言、戲曲、音樂、工藝,甚至菜式、茶道,都能融會古今,自成一格。在廣東的文化畛域中,別樹一幟。其人文風物,與鄉土濃情,仿如一杯馥郁芳香的工夫茶,令人回味再三。